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microRNA-155(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及干预后B细胞表达IgG水平。方法收集66例SLE患者及1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分离出B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在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电转染技术使miRNA抑制剂干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miR-155的表达,然后以ELISA检测B细胞干预后培养液上清液IgG的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155表达上调(P<0.05),通过miRNA抑制剂下调SLE患者B细胞中的miR-155的表达后,B细胞分泌的IgG水平明显降低。结论SLE患者的B细胞中表达上调的miR-155可能参与了SLE患者B细胞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出现的眼部病变特征,特别是视网膜血管病变程度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30例无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早期SLE患者作为对照组,32例确诊为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组)的早期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SLE患者经眼科医生检查视力、裂隙灯检查、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0CT)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并根据BenEzr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评估各系统受累情况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早期SLE患者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棉绒斑,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小片出血,最后可导致视网膜血管增生性改变;视网膜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且视网膜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5,P=0.007);视网膜组的BenEzra评分和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886,P〈0.001)。结论:早期SLE患者即可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尤其是存在雷诺现象者;BenEzra评分对SLE患者疾病活动的早期判断和血管炎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联合环磷酰胺(CTX)及来氟米特(LEF)治疗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比较其与传统二联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GC+ CTX组)、B组(GC+ LEF组)、C组(GC+CTX +LEF组).随访1年,观察尿蛋白定量等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1年观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A组35.7%,B组42.8%,C组78.6%.观察结束时C组尿蛋白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Ⅳ+Ⅴ型LN,C组治疗3个月后即明显减少尿蛋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与B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C+ CTX+ LEF联合多靶点治疗总体疗效优于LN的传统治疗方案GC+ CTX,尤其对Ⅳ+Ⅴ型LN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应用愈脐胎毒清于围手术期,观察其对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缓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脐胎毒清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自然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脐胎毒清敷脐能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56.
非离子造影剂支气管造影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特点,支气管造影在新生儿外科诊疗中的应用相当有限,以往多应用碘油或泛影葡胺.近2年来,我院应用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行支气管造影,诊断8例新生儿外科疾病,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三氧化二砷对BXSB狼疮小鼠自身免疫及其生存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BXSB狼疮小鼠自身免疫及其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BXSB狼疮小鼠随机平分两组,即ATO治疗组和对照组,ATO0.4mg/(kg·d)隔日腹腔注射至90天和105天,观察至210天实验结束,比较两组小鼠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和IgG表达水平,RT—PCR法分别检测脾和肾组织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两组BXSB小鼠(每组各17只)生存时间比较,至210天时,ATO治疗组总死亡8只,而对照组总死亡13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20,P〈0.05);血清抗ds—DNA抗体(0D值)对照组为0.566±0.080,ATO组为0.392±0.087,低于对照组(P〈0.001)。ATO组105天的血清IgG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小鼠脾组织IFN-γ mRNA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540±0.300和2.320±0.522(P〈0.01);肾组织IFN-γ mRNA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338±0.163和0.588±0.104(P〈0.05)。结论ATO能够延长BXSB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外周血抗ds—DNA抗体和IgG的表达水平,抑制脾和肾组织IFN-γ mRNA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了鉴别肾小球源血尿和非肾小球源血尿。方法:分配,4-氨基氮替比林(4-AAP)法测定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结果:36例肾小源血尿的尿MCH为17.27±5.37pg,29例非肾小原血悄的尿MCH为28.55±2.91p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此方法诊断血尿来源的敏感性和特异 94.4%和92.3%,具有简便、经济、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正常分娩的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123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垂体后叶素组和垂体后叶素+益母草组,每组41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益母草注射液、垂体后叶素,观察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结果:垂体后叶素+益母草组第3产程均明显低于益母草组、垂体后叶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益母草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小于益母草组、垂体后叶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益母草注射液均可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垂体后叶素联合益母草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绞股蓝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突变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品绞股蓝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下简称CP)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度试验方法.结果含10%绞股蓝的饲料使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从33.17±3.54‰降至12.00±2.19‰(P<0.001),染色体畸变率从26.33±3.50%降至14.67±2.25%(P<0.01).结论绞股蓝可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DNA损伤,提示绞股蓝具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