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 I类分子(HLA I b)。其多态性远低于经典HLA I类基因,体内分布局限于特定组织。HLA—G通过抑制NK细胞、CTL及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中介作用来诱导免疫耐受。作为一种免疫耐受分子,它与许多临床常见问题如妊娠期母体与胚胎间免疫豁免、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宿主间免疫耐受诱导、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及男性自身免疫性不育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作用的文献.结果: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都有明显上升,且与正常人、移植肾功能稳定、CsA中毒、肾小管坏死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连续性监测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反应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编码基因分别为SLCO1B1和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68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SLCO1B1和1B3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SLCO1B3 T334G和SLCO1B1 A338G的突变位点.术后第28天,收集受者血浆检测MPA浓度.比较各基因型受者的MP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MPA AUC0-1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CO1B3 T334G位点GG基因型受者的MPA AUG0-12高于TT基因型受者,分别为(54.54±14.40)mg·h·L-1和(37.30±12.88)mg·h·L-1(P=0.052);SLCO1B1 A338G位点的各个基因型受者之间MPA AUC0-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血MPA浓度的个体间差异产生明显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SLCO1B1 and SLCO1B3) and mycophenolic acid ( MPA)pharmacokinetics in Chinese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Methods Gene mutations (SLCO1B3T334G, SLCO1B1 A338G) were detected in 68 recipients by PCR-LDR.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blood concentration of MPA was measured on the 28 th day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0-12 of MPA in different genotype recipients was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nd MPA pharmacokinetics. Results MPA AUC0-12 was higher in SLCO1B3 T334G GG carriers group than in TT carriers [(54. 54 ±14.40)vs(37.30±12.88)mg·h·L-1,(P=0.052)].However,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PA AUC0-12 among each genotype of SLCO1B1 A338G (P>0. 05). Conclusio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SLCO1B3 affect interindividual variety in plasma MPA concentration in Chines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对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高危前列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入院平均PSA值为2.14ng/mL;7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6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小细胞癌2例;行Gleason评分者5例,均>7分;T3期以上患者占75%,5例有远处转移。对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再行化疗;对6例前列腺癌,1例行内分泌治疗加根治性放疗,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余4例均行内分泌治疗。平均随访19.5个月,8例患者中3例死亡,4例病情进展,1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及监测不依赖于PSA,治疗效果不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6.
随着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和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而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的话,绝大多数AR是可以被逆转的。本文就尿液分析在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AR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盐酸氨溴索喷雾剂与原研盐酸氨溴索喷雾剂(试验1)、盐酸氨溴索喷雾剂与原研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试验2)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设计。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T-R序列组和R-T序列组,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盐酸氨溴索喷雾剂)或参比制剂(试验1为原研盐酸氨溴索喷雾剂;试验2为原研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30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氨溴索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试验1空腹条件下,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氨溴索的Cmax分别为(158.21±30.59)和(162.88±30.86) ng·mL-1,AUC0-t分别为(1 193.24±270.47)和(1 154.43±250.60) ng·h·mL-1,AUC0-∞分别为(1 228.23±288.97)和(1 187.42±266.70) ng·h·mL-1,三者的几何调...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移植肾切除患者20例,收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时间、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术后移植肾病理等数据,分析早期移植肾切除原因。结果:20例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的中位时间为9.5(0~77) d。彩色多普勒示超声示移植肾内血流均稀疏、阻力指数较高。术后病理显示,20例患者中移植肾血管栓塞10例(50%)、排斥反应5例(25%)、出血后改变2例(10%)、移植肾感染2例(10%)、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5%)。20例患者中,9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 DCD)供肾,其中2例因感染切除移植肾,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和毛霉菌。结论:早期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为移植肾血栓形成和急性排斥反应;感染为DCD肾移植患者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9.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SD大鼠单侧肾脏IRI动物模型 ,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肾组织的NOS活性 ;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纯热缺血 1h对肾脏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再灌注30min后NOS活性即开始升高 ,2~ 6h到达高峰 ,持续到 6h ,此后迅速下降 ,2 4h降低到正常以下 ,2 1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显示IRI早期eNOS蛋白表达升高 ,12h后开始逐步降低 ,3d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iNOS的变化与eNOS明显不同 ,正常肾脏iNOS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表达 ,12h开始表达 ,并逐渐升高 ,3d后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RT PCR分析发现eNOS及iNOSmRNA的变化与其蛋白变化相一致。结论 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 ,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 ,酶的合成增多 ,活性增高。正常肾脏iNOS的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mRNA表达 ,使iNOS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总结放置腔静脉滤器预防根治性肾切除和下腔静脉(IVC)瘤栓取出术中肺栓塞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20例恶性肾肿瘤合并IVC瘤栓的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放置腔静脉滤器,其中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途径放置Tempofilter滤器8例,CookTulip滤器7例,国产Aegisy可回收滤器5例,滤器放置当日或1~11d后手术.行单纯根治性肾切除4例,其中T4N0M0期(瘤栓Ⅲ级)1例,T3bN2M0(瘤栓Ⅱ级)1例,T3cN0M0期(瘤栓Ⅳ级)2例;2例T4N2M0期肿瘤(瘤栓Ⅱ级)行剖腹探查+活检术;根治性肾切除+ IVC切开取栓术14例.18例术后1~14 d拔除滤器.对滤器放置方法、取栓技术和相关并发症进行讨论. 结果 20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或与放置滤器有关的并发症.术中输血10例,输血量500 ~ 5000 ml[(1930±1405) ml].IVC阻断不完全、腰静脉等侧支静脉开放是术中失血的重要原因.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拔除滤器当天发生肺栓塞1例,3例均与软血栓栓塞有关,经抗凝等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放置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防止根治性肾切除和IVC取栓术中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该法安全易行、移除方便,对于0级以上、合并软血栓和侧支循环开放的高危患者,可作为常规预防措施.出血是取栓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充分游离并阻断瘤栓上、下方IVC、避免侧支静脉损伤是减少输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