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HSC)逃逸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杀伤的机制,并比较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UCB-HSC)3种常用造血干细胞逃逸CTL杀伤的能力,以期发现更适用于移植的HST类型。方法:以CTL为效应细胞,并以PB-HSC、BM—HSC及UC昏HSC为靶细胞,以去除了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为时照组细胞,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并用克隆增殖试验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PB-HSC、BM—HSC、UCB-HSC及P15-MNC表面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CTL对3种HSC的杀伤率明显低于PB-MNC,有统计学差异;而CTL对3种HSC的杀伤率和增殖能力的抑制率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B-HSC、BM—HSC、UCB-HSC及PKMNC表面均高表达HLA—Ⅰ类分子。相互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B-HSC、BM-HSC及PB-MNC表面均高表达HLA-Ⅱ类分子,相互之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只有UCB—HSC表面低表达HLA-Ⅱ类分子.与以上3种细胞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种HSC对CTL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其逃逸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B-HSC表面低表达HLA—Ⅱ类分子,可能在它逃逸特异性免疫杀伤的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背景:肾移植后受者的人/肾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增加了肾移植后受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目的:结合文献对肾移植后膀胱恶性肿瘤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2007-03/2008-02共收治肾移植后膀胱恶性肿瘤患者4例,肾移植后均予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其中3例为女性,首次诊断膀胱肿瘤的平均年龄为52.3岁,距肾移植的平均时间为7.3年,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对少见,但由于其进展快、易复发和转移、恶性程度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对肾移植受者要加强移植后随访观察,移植后每年应进行至少1次的泌尿系统超声影像学等检查,对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的患者更要高度重视,争取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绩效考核是推动医院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文章以某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选取2014-2019年院长绩效考核数据,运用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该院6年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2014年、2017年、2016年、2019年、2018年、2...  相似文献   
34.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49例,女67例;平均年龄43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3例,中段24例,下段68例。肾结石ESWL后形成输尿管石街21例。结果:碎石成功率90%(104/116),其中一次碎石成功者85%(99/116)。术中置镜失败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4例。94例随访1~18个月,术后1个月内结石排净91例。KUB加IVU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肾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修复的影响。方法体质量为25~30 g 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建立阻断小鼠左侧肾蒂30 min后切除右侧肾模型。雷帕霉素组术前及术后每日给予0.5 mL雷帕霉素和生理盐水混悬液(1 mg∶10 mL)灌胃,IR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3和7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全血及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HE染色评价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以比较组间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修复差异。结果雷帕霉素组术后1 d肾功能好于IR对照组(P〈0.05),但在7 d时却较IR对照组差(P〈0.05)。IR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后3个时期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手术对照组严重(P〈0.05),但前两组间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和3 d时,雷帕霉素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IR对照组(P〈0.05)。术后1、3和7 d雷帕霉素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5)。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为主,后以细胞增殖修复为主。雷帕霉素因具有抗凋亡和抗增殖的双重作用,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肾功能损伤,但却不利于以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本中心移植肾活检的病理学类型、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1月共117 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根据Banff97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17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类型为:急性排斥反应共68 例,占58.1%;慢性移植物肾病20 例(17.1%);临界性病变11例(9.4%);CNI药物中毒4例(3.4%);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2.6%);其他包括正常和无法确 诊共11例(9.4%).经治疗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药物中毒的患者全部好转.11 例临界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慢性移植物肾病的20 例患者,治疗后15 理例(75%)好转.三个时间段急性排斥(O~3 个月、3~12 个月和大于12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41.7%和75%.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急性排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对临界性病变的认识并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市唯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成人患者的医疗机构,通过建立集中救治医政管理机制、“五分管理”(分类、分层、分区、分组、分段)救治机制以及医务人员储备机制,提升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中救治效率,有效提高了患者救治率,降低了病死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38.
移植肾血栓形成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移植肾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行移植肾切除术;1例肾动脉取栓术后因未能挽救移植肾功能而最终切除;1例移植肾切除后,即刻在同侧行第2次肾移植术,并取得成功。结论:外科技术失误为其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还与高龄、幼儿、女性供体,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缺血时间过长等有关。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无尿,  相似文献   
39.
病毒性感染是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但影响肾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同时对移植物肾病的发生也有着明显地影响,因此术前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成为一个值得讨论且有争议的话题.由于肾移植患者可发生各种各样的病毒感染,无法一一进行讨论,在此我们仅讨论肾移植中常见的两种病毒,即巨细胞病毒(CMV)和多瘤病毒中的BK病毒(BKV)感染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0.
患者 男性,50岁。4年前因顽固性高血压发现双侧肾动脉狭窄.其中左侧肾脏狄窄度较重,肾脏明显萎缩,同位素检查证实该侧肾脏已经基本丧失功能;右侧肾脏功能相对较好。于本院血管外科行左侧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加支架术(PTA+Stent)。植入支架为球扩式血管内支架,5mm×18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在无降压药物控制的情况下,血压由22.3/14.9kPa(1mmHg=0.133kPa)降至17.3/11.3kPa。[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