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16篇
预防医学   137篇
药学   201篇
  5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该文认为在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训练中,抓住细菌培养技术这个重点,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呈连贯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验报告管理,做到实验与考核相结合,综合主人学生实验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创面彻底清创,骨折维持原有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或行简单、相对稳定有效的外固定架固定,对于严重感染创面,清创后亦可先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然后行游离股前外皮瓣覆盖创面,对有严重骨缺损(小于6cm)者行一期或二期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共治疗60例.有4例股前外皮瓣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探查处理后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0.5~2年,骨折全部顺利愈合,肢体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产前训练拉玛泽呼吸法配合临产后自由体位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孕妇进行拉玛泽呼吸指导训练为观察组,并跟踪掌握孕妇练习的效果,记录在门诊病历,孕妇入院分娩后,分娩过程指导产妇从第一产程的潜伏期至第二产程结束运用拉玛泽呼吸法配合自由体位辅助分娩;选取同期未进行拉玛泽呼吸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围生期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围生期疼痛为0级10例、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7例,观察组0级17例、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为(549.32±51.12)、(59.53±12.32)、(18.29±4.28)min,观察组为(359.63±36.68)、(41.49±8.82)、(12.58±2.43)min;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38.61±26.87)、(144.75±17.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5.9%,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训练拉玛泽呼吸法配合临产后自由体位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在前置胎盘患者期待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妇产科接收的行期待疗法的65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将2013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妇产科接收的行期待疗法的前置胎盘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开展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妇及新生儿状况、产妇心理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改善实施期待疗法的前置胎盘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减少出血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替代供者(AD)移植一线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线接受AD移植治疗的AA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总生存(OS)率、植入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09例患者,极重型AA(VSAA)32例,重型AA(SAA)64例,非重型AA(NSAA)伴输血依赖13例,中位年龄6(0.8~18)岁,其中44例患者接受全相合无关供者(MUD)移植,44例接受8-9/10位点不全相合无关供者(MMUD)移植,21例接受不全相合亲缘供者(MMRD)移植,所有患者均接受以外周血干细胞(PBSC)为主的移植,≥3个位点不合的单倍型移植加第三方脐血(UCB)一份。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未接受过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并排除活动性感染。106例(97.2%)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中位重建时间为13(9~19)d,血小板中位重建时间为16(10~81)d。死亡13例,5年OS率为88.1%(95%CI 81.1%~91.4%),MUD、MMUD及MMRD三组患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总体急性GVHD(aGVHD)及Ⅱ~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74.3%和39.4%,总体慢性GVHD(cGVHD)和中度cGVHD发生率分别为30.7%和9.9%,无一例患者发生重度cGVHD。结论对于无同胞全相合供者的SAA/VSAA患儿,早期一线接受AD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但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GVHD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
维生素B12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参与体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一系列与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精神病学以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发生。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后常见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为贫血、手脚麻木、记忆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近年来,胃癌胃切除患者术后维生素B12缺乏与补充的研究逐渐被关注。本文针对维生素B12的吸收途径、缺乏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胃癌胃切除术后维生素B12补充方案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症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该患者为69岁男性,因食管鳞癌多发性转移,使用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用药5~6个周期后出现乏力、纳差。实验室检查提示低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鞍区MRI提示垂体体积偏小,部分空蝶鞍。诊断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部分性垂体功能不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考虑与使用信迪利单抗相关。予糖皮质激素、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需警惕免疫相关性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规范治疗、规律随诊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田辉  朱华  罗达龙  欧静 《华夏医学》2006,19(6):1094-1095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Viburnum fordiae Hance)的显微特征及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方法对该药材的性状特征、横切片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对提取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该药材有明显的显微特征,氯仿提取液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峰。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9.
外科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无论原发或继发感染,主要治疗措施是清除感染源。对于危重患者,如不能达到一次性清除感染源的目的,则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引流措施。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双套管引流在普通外科多种复杂感染性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复杂感染提供指导及帮助。  相似文献   
6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过继细胞疗法, 近几年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该疗法受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靶点特异性等因素影响而在实体瘤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 通过对T细胞体内状态进行示踪, 可更好地实现CAR-T的可视化与治疗监测, 并反映CAR-T的功能信息与免疫状态, 对CAR-T疗法疗效的预测与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系统介绍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策略在CAR-T疗法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