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引起胃癌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之一,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者对与EBV感染相关胃癌(EBVaGC)的特征和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EBV潜伏感染和细胞恶性转化是EBV致EBVaGC的重要基础,为EBVaGC的诊断、治...  相似文献   
82.
王安  朱冠保 《中外医疗》2010,29(9):38-3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入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手术治疗,胃楔形切除13例,近端半胃切除16例,远端半胃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加幽门成形1例,近端半胃切除联合肝转移结节切除2例。9例术后服用甲磺酸依马替尼,其中包括2例肝脏转移患者并术后辅以局部介入治疗。术后免疫组化检查15例CD117阳性14例,93.3%为阳性。随访2~28个月,4例死亡,其余33例患者均尚健在。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的各种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胃内窥镜及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甲磺酸依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胃间质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有肝脏转移的GIST,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完整切除,术后辅以甲磺酸依马替尼,联合术中和术后局部介入治疗是治疗GIST伴肝脏转移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PTEN、caspase-3、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73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caspase-3、p73的表达情况。结果(1)PTEN和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7%(29/73)和219%(16/73);p7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9.3%(36/73);(2)PTE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增多、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005或001),青年组比中老年组低表达(P〈0.05);(3)caspase-3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0.05或001);(4)p73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5)胃癌组织中PTE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73与PTEN、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TEN、caspase-3、p7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均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4.
33例结肠直肠破裂原因分析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肠直肠损伤是腹内脏器损伤中较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小肠损伤。因结肠直肠内容物中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尽管腹膜炎出现较晚,但后果严重;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常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使结肠损伤的诊断和处理均较为复杂。本院2001—2006年共收治结肠直肠损伤病人33例,疗效尚满意,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5.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一例陈吉彩,朱冠保肩钾舌骨肌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叶必远于1978年首先报道命名。我科1997年遇到1例,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2岁。吞咽时右颈前部隆起8天,来我院就诊。检查:颈部无肿块,仅吞咽时右颈...  相似文献   
86.
我院1988—1997年间收治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患者17例。本文就其再手术原因及再手术方式作一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1例,年龄31~71岁,平均44.6岁。首次手术距再手术时间4个月至6年。首次手术原因:肝外或/和肝内胆管结石1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囊肿1例。复发症状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间歇性畏寒发热和黄疸。再手术前主要根据病史、B超和CT等作出诊断。术中发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和狭窄9例,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2例伴肝内结石残留),桥袢过短等所致返流性胆管炎2例,肝外胆管结…  相似文献   
87.
胃泌素(gastrin,GAS)对胃肠黏膜细胞有营养作用,其对结肠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可以推断GAS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细胞周期的调控,从而达到促进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结肠直肠癌组织中GAS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cyclinl、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s)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和完善GAS对结肠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具体调控机制,并为激素依赖性结肠直肠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在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IL-6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肝脏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却没有效果.结论NF-κB“圈套”策略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89.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1990年3月-2002年6月诊治的10例胆道手术致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胆广泛粘连而损伤十二指肠前壁51例十二指肠被误认为胆总管而切开;7例在金属探条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损伤。处理方法分别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术中及时发现6例均治愈;术后诊断4例,1例保守治愈,3例分别经多次手术,其中1例死亡。结论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是主要的,而早期发现及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进展期胃癌术前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胃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次屏气快速删扫描序列,对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扫描,根据手术、病理、胃镜结果对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检出率达100%,胃癌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捎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结论:进展期胃癌在MRI上的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一项有价值的胃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