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7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术中病人常处于清醒状态,要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辅助其他药物,临床上常选用氟哌或哌异合剂,但往往不太理想.咪唑安定镇静、遗忘作用强,与芬太尼合用,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本研究对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与传统的哌异合剂相比较,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特点、围术期风险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60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结果1例拔管后发生心跳骤停,1例术后苏醒延迟送ICU呼吸支持,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术前积极准备和处理,麻醉中认真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维护心肌氧供需平衡,术后及时随访处理,是保证80岁以上高龄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术后静脉镇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4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和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桥联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A组高于B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Cor水平在术后4、24、48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IL-10水平高于B组,其中在术后4、48h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L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人端粒酶RNA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R)的表达时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hTR基因的RNA干扰表达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方法稳定转染HeLa细胞.RTPCR法检测hTR的mRNA表达水平,TRAP-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RT-PCR结果表明,稳定转染RNA干扰表达重组体的细胞株,其hTR基因的mRNA抑制率较无转染对照组下降了(59.7±3.3)%,较转染空载体组下降了(56.3±4.4)%;实验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hTR基因在HeLa细胞的表达能抑制该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胃大部分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初步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20篇文献中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其他对照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同质性检验:疗效,x2=9.52;不良反应,x2=3.10,P值均大于0.05,均具有同质性,可以分别合并结果.(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疗效,OR合并=3.89,OR合并95% CI[3.02,5.02],OR合并的检验:x2=10.47,P< 0.05;安全性,OR合并=2.08,OR合并95% CI[1.19,3.64],OR合并的检验:x2 =2.57,P< 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7.
朱俊峰  冯兆明 《上海医学》2012,35(2):153-154
静脉麻醉可以消除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抑制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回顾分析几种静脉麻醉药物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88.
雌激素β受体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 β)、雌激素受体α(ER 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妇女和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探讨 ER β与不孕的关系以及 PR 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宫腔镜直视下钳取35例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同时取25例相同年龄段的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R β、ER α、PR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中明显表达,在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下降或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同组标本中, ER β含量与 PR 含量成直线负相关.结论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 ER β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不孕有一定关系,且 PR 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3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0例。术后均采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负荷量为氯诺昔康8mg。分别记录各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激素(PRL)、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结果术后2、6h,G组VAS低于S、E组(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三种麻醉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24、48h,E组与S、G组相比,C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RL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术后4、24h,G组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IL-10在术后4h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静脉镇痛在术后短时间内的效果,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及腰麻。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估小鼠气囊模型中局部应用慢病毒介导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无菌性炎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针对TNF-α基因设计干扰序列和错配序列各1条,构建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慢病毒.应用BALB/e小鼠建立气囊模型,气囊内注射钛合金颗粒刺激无菌性炎症.随机分为3组,气囊内分别注射慢病毒介导靶向TNF-α的siRNA(TNF-α组)、慢病毒介导错配siRNA(MS组)和牛理盐水(对照组).4周后处死,取气囊和外周血、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处死前行体内活体实时成像(IVIS)检测.结果 IVIS显示注射重组慢病毒4周后GFP稳定表达并局限于气囊局部.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TNF.ot组气囊内TNF-α mRNA和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81.6%和82.6%(P<0.01),相比MS组分别下降78.9%和84.0%(P<0.01),但3组间外周血、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TNF-α组炎性反应(囊壁厚度和细胞浸润)显著减弱(P<0.05).结论 气囊内局部应用慢病毒介导TNF-α siRNA可有效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无菌性炎症,且无明显全身性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