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0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 3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0例.术后均采用氯诺昔康0.4 mg/h+芬太尼5 μg/h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负荷量为氯诺昔康8mg.分别记录各组术后2、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48 h 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激素(PRL)、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结果 术后2、6 h,G组VAS低于S、E组(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三种麻醉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24、48 h,E组与S、G组相比,C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RL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术后4、24 h,G组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IL-10在术后4h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术后静脉镇痛在术后短时间内的效果,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及腰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格拉斯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B组,缝合皮肤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C组,格拉斯琼3mg术毕加入静脉镇痛泵持续输入;D组为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后四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负荷剂量为芬太尼1μg/kg,配方为:芬太尼0.75mg+生理盐水至100ml为维持剂量。观察四组术后6、12、24、48h疼痛评分及对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四组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对恶心呕吐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格拉斯琼不同时间给药均能较好地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3.
疼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峰  解温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99-1901
疼痛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世界各地陆续开展.疼痛治疗机构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了疼痛的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和临床治疗水平,目前已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n=15)和静脉镇痛组(Ⅱ组,n=15).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观察麻醉前、术后2、24、48、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糖、胰岛素、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 (1)两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2)两组术后血清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升高,术后24 h达峰值,Ⅰ组抑制作用强于Ⅱ组.(3)两组术后血糖均升高,但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后PCIA和PCEA均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与PCIA相比,PCEA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了解情况(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25.33%、36.00%和38.66%改变为健康教育后的86.00%、14.00%和0.00%。结论: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通过改变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朱俊峰  江伟 《中国医药》2007,2(7):436-438
目的评价芬太尼及其联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3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负荷量:芬太尼1μg/kg,持续静脉输注15μg/h;B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C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32mg/h+芬太尼5μg/h。分别记录3组术后2、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B组高于A、C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或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楔形或肺段切除手术的4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SP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术侧SP,注入0.5 % 盐酸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 2、6、12、24、48 h 患者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值;观察术后有无S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MAP低、心率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6、12 h 静息状态VAS分别为(2.0±0.6)分、(2.0±0.8)分、(3.3±1.2)分和 (4.3±1.5 ) 分、(4.6±2.1)分、(4.5±1.9)分,咳嗽时分别为(2.1±0.5) 分、(2.1±0.8)分、(3.7±1.4) 分和(4.6±2.4) 分、(4.8±2.2)分、(5.0±1.8)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31±42) mg和(412±58) mg,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5±5.6) μg和( 52±6.8) μg,D1/D2值分别为0.89±0.12和0.5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SP,未见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行SP能有效减轻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因确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行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和PAO术的患者。共纳入157例,男17例,女140例;左髋60例,右髋97例;平均年龄(26.86±7.25)岁。术前及末次复查骨盆平片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 LCEA),髋臼指数(acetabulum index, AI),前壁指数(anterior wall index, AWI),后壁指数(posterior wall index, PWI),挤出指数(extrusion index, EI)。术前评估及术后末次复查分别进行i-HOT33评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mHHS)记录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6.99±3.41)个月。盂唇损伤于9:00,10:00,11:00,12:00,1:00,2:00,3:00分别为2例(1.27%),12例(9.45%),80例(51%),135例(86%),152例(96.82%),145例(92.36%)和1例(0.63%)。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会阴部水肿,27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LCEA、AI、AWI、PWI、EI、i-HOT33、mHH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可以改善短期内关节功能,并未额外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髂前下棘棘下撞击(SSI)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治疗的症状性SSI髋关节术后翻修病例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22~35(28.1±3.9)岁,左髋19例、右髋23例。所有患者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国际髋关节评分33 (iHOT-33) 评估患者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变化。通过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结果 通过翻修手术后,末次随访的iHOT-33评分由术前的(48.7±8.7)分增至术后的(78.4±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2, P<0.001);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因素为漏诊或误诊(64.29%,27/42)、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21.43%,9/42)、股骨前倾角异常(9.52%,4/42)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棘(4.76%,2/42)。结论 漏诊或误诊、股骨侧骨软骨成形术程度不足以及过度切除髂前下棘是SSI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郑金聪  朱俊峰 《海峡药学》2010,22(5):212-214
以用药金额、DDDs、DDC对我院2005年-2007年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我院2005年-2007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分别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36.64%、39.83%和34.73%,居于前4位的均是头孢类、氟喹诺酮类、其他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大部分是口服制剂,三年各有7个、7个和8个,排序比小于1的各年度均占20%。说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个别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相关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