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2007年10月12至14日在武汉召开了"2007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并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本次会议主题为当前的两个"热点"问题:"代谢综合征"和"亚临床疾病",参会代表1500余名,人数为历届年会之最.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邀请国内外专家做特邀报告(10场)、专题发言、专题讨论与辩论、口头和壁报交流、优秀青年论文评奖等.  相似文献   
52.
胰岛素瘤的术前定性及定位诊断9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的激素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9年12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昏迷、体重增加、大汗、定向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为主。空腹血糖低于2.78mmol/L对于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为66.6%;发作时的血清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0.3的敏感性为89.7%;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中胰腺灌注CT的敏感性最高,可达100.0%。结论 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和低血糖时的血清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0.3是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胰腺灌注CT对于胰岛素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53.
应重视从高血压人群中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一组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但不受钠负荷调节的疾病,是临床可控制或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因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而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可产生心、脑、肾血管损害,高血压,钠潴留、排钾增多而导致低钾血症.原醛症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遗传缺陷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的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告1例爱狄森氏病演变为典型的柯兴氏病病人,在经蝶窦手术成功地摘除了一直径4mm的垂 体微腺瘤后,柯兴氏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爱狄森氏病亦无复发。此类病例国内外均无报道。  相似文献   
55.
高血压是伴有代谢性改变的血管疾病,是一种综合征;从激素分泌的角度,高血压也是一种内分泌性功能异常的疾病.嗜铬细胞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可合成、贮存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产生临床症状.可因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或因高血压的突然发作而危及生命;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并行手术切除肿瘤,它是临床可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以高血压、低血钾或正常血钾、低血浆肾素及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13%,在顽固性高血压人群中高达20%.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不仅要调整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从组织结构上保护靶器官,还应从激素分泌上减少升压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56.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且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症状为发作性头痛、大汗、心悸伴高血压,发作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导致复杂和潜在的致命性心血管并发症.下述临床病例和讨论概括了目前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以及为减少与儿茶酚胺有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术前处理.  相似文献   
57.
本文回顾了2010~2012年国内外在肾上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内容包括类固醇合成因子1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的发病机制及新的诊断方法、ACTH依赖性重症库欣综合征的治疗、肾上腺意外瘤伴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的治疗选择、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的筛选、肾上腺网状带大结节增生、以及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基因的筛查等.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手术前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6年收治的17例原醛症患者,接受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前后均进行标准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分泌功能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和血糖增量之比(ΔI30/ΔG30)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和血钾、血浆醛固酮的相关关系。结果ΔI30/ΔG30在术后明显升高(P=0.01),按体重指数(BMI)≥25分层后肥胖或超重组术后ΔI30/ΔG30增加不明显(P=0.08);术前低血钾的患者术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明显改善,而术前血钾正常者改善不明显。手术前后INSAUC变化和空腹血钾正相关(r=0.71,P=0.01),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以及随访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后低血钾纠正,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改善,其改善程度受术前血钾和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手术前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6年收治的17例原醛症患者,接受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前后均进行标准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分泌功能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和血糖增量之比(△I30/△G30)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和血钾、血浆醛固酮的相关关系。结果 △I30/△G30在术后明显升高(P=0.01),按体重指数(BMI)≥25分层后肥胖或超重组术后△I30/△G30增加不明显(P=0.08);术前低血钾的患者术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明显改善,而术前血钾正常者改善不明显。手术前后INSAUC变化和空腹血钾正相关(r=0,71,P=0.01),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以及随访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后低血钾纠正,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改善,其改善程度受术前血钾和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农民.怕热、心悸、消瘦4年,憋气、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于2003年7月收入院.患者1999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慌、乏力,2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双膝以下可凹性水肿.伴大便次数增加,每日6~7次,不成形.无易饥、多食.当地医院查T3、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具体不详),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他巴唑30 mg/d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