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1岁。主因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 1月入院。入院前 1月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 ,并放射至右小腿、右足拇趾、示趾 ,疼痛剧烈 ,坐卧不安 ,跛行 ,疼痛持续无缓解。无潮热 ,盗汗等病史。查体右侧腰5棘突有深压痛及叩击痛 ,右小腿下段外侧及足背内侧拇趾、示趾感觉减退 ,拇指背伸肌力减退 ,拇趾、示趾活动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试验 ( -) ,跟腱反射、膝反射及肛门反射均可引出。CT提示 :腰5骶1 椎间盘突出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手术 ,术中见 :骶1 神经根轻度受压、侧隐窝无明显狭窄 ,腰5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内侧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应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I。A)评定疗效。结果优8例,良4例,术后经10—24个月随访,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穿破皮肤,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无不良反应。结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锁骨内侧端骨折,操作方便、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PH、不同温度条件对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尿酸盐沉积的机制,为阐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机理及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变PH和温度,考察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盐结晶形成情况,并观察UA浓度的变化。结果:PH降低或温度降低,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导致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浓度降低,当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尿酸浓度降低更明显,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导致尿酸浓度下降显著。结论:PH降低和温度降低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对策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适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52例,根据开放性骨折的分度、污染程度及年龄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观察结合X光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经4~60个月随访,319例达到骨折临床愈合;315例创面一期愈合;321例关节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31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结论彻底清创、早期有效应用抗生素、采用简单恰当而有效的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斯特氏杆菌(李氏杆菌)是人兽共患病原菌,上杭县近年来持续发生家畜感染,致使大量猪牛突然死亡。为了解李氏杆菌在我县畜、禽间的感染状况和种别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7~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村作调查点,采集496份畜、禽标本分离李氏杆菌。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的采集 随机从上杭县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集60份畜、禽粪便标本,接种3%甘油肝汤增菌培养基送检。有病死畜、禽的,采集畜禽病样送检。12 分离鉴定 增菌液培养后接种于3%甘油肝汤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此产生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逐渐增多。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发生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骨远端。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发生在伴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其愈合的时间较长,故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对骨折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脊柱骨质性骨折的治疗,必须把外科治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离体条件下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温度对离体条件下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温度,观察人工关节液中及离体后肢关节腔中尿酸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温使人工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多。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及灌流液中尿酸浓度的增加,关节腔中尿酸浓度有所增加。结论:当机体处于低温环境下,且维持在高血尿酸的水平,有利于尿酸向关节腔转移并沉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1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 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 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1.25)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硬膜外注射与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2种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病人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行TKA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硬膜外注射组(A组)与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组(B组)。比较2组术后3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术后3 d 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活动状态下,术后2 d、3 d 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1 d、2 d,B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A组(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7%)显著低于A组(42.6%),但迟发型腓总神经麻痹发生率(13.0%)显著高于A组(1.9%),B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4%)显著低于A组(6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应用于TKA病人相对于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但需要注意迟发型腓总神经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