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背景: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被认为是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和融合的标准治疗,但是,颈前路植入钢板有着很多金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2节段以上椎间融合的有效性。 方法:纳入54例2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n=30)和Cage椎间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n=24)。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评价临床结果,椎间融合后3,6个月依据X射线检查评价颈椎前凸角、椎体间高度和颈椎融合状态。 结果与结论:对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桥形连接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4±0.4)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4.3±0.5)分,治疗后6个月(14.5±0.8)分,Cage椎间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6±0.7) 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3.9±0.4)分,治疗后6个月(14.0±0.6)分,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颈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说明该植入体植入后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出现螺钉钢板固定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总结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用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结果 本组42例随访半年至1年,优良率88.1%.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后无需长期外固定,且取针简单方便,对老年患者应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综述酪氨酸激酶抑制(TKIs)心血管毒性研究进展.方法 以查阅文献为主要依据,对心血管毒性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呈现出TKIs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时心血管毒性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不同TKIs作用靶点不同,其心血管毒性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结论 本文分别对BCR-ABL、VEGFR、EGFR及BTK/ITK靶点TKIs的心血管毒性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介绍,对TKIs心血管毒性的临床预测和药学监护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钴、铬离子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钴、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成骨细胞培养液无金属离子)和实验组(钴、铬离子与小鼠成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ALP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含量、收集细胞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钴、铬离子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离子组干预24h后,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及mRNA分别下降45.3%、26.8%(P〈0.05),48h后分别下降49.2%、32.6%(P〈0.05)。结论钴、铬离子明显抑制成骨细胞ALP活性及降低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头下型、头颈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愈合的手术方法、疗效、优越性.方法 对87例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头颈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愈合行本术式,并以随访.结果 随访84例,3例出现骨不愈合,4例出现骨股头缺血坏死,功能良好占84.3%,功能不满意占8.3%.结论 用本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及其不愈合病例,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降低,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