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是应用细胞外长期培养技术发现的一群早期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本文综述了在体外培养时LTC-IC与基底层细胞因子的关系、培养前筛选及提纯CD34+造血干细胞和提高LTC-IC体外扩增能力的关系;临床上概述了LTC-CI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作用、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诊疗上的应用和化疗药物对其影响,以及通过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转化达到治疗免疫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及相关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65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24%(58/65)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50-100×109/L),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方式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血小板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母婴预后好,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不需特殊治疗,除非伴有临床出血症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产妇应以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3.
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起病急,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感染。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病毒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元凶。全球每年约有3310万例患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约10万人死于流感引起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抗生素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最佳的管理方法,以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 2年来对MICU/CCU住院36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创新相结合,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利临床医师提高对其认识,降低相关病死率。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儿中确诊深部真菌感染41例,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策略,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并发症、治疗措施等16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前后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41例患儿中19例死亡,占46%。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因素包括相关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抗真菌治疗不及时和广谱抗生素应用。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死亡危险因素为:肾功能损害(OR=20.477,95%CI为1.111~377.381)、胃肠功能不全(OR=28.720,95%CI为2.282~361.465)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OR=9.953,95%CI为0.786~125.954)。结论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中,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不全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本组病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40%。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对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感染部位、培养结果 、并发症、治疗措施等16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46例)占同期住院患儿总数的0.78‰,其中40例有心脏疾患,左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比右侧高.24例血培养阳性,1例赘生物菌培养阳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在25例阳性结果 中,革兰阳性菌15例,其中常见病原菌为α-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菌7例;真菌3例.46例患儿治愈40例,死亡6例.Logistic回归模型示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培养阴性(OR=25.127,95%CI为1.110~363.236)、血液疾病(OR=28.620,95%CI为2.261~354.448)和多器官功能衰竭(OR=19.843,95%CI为0.786~221.754).结论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α-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左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比右侧高.血培养阴性、血液疾病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改良内倒转术在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出头困难的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结果 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均成功。未出现子宫下段切口延裂,无输尿管及膀胱损伤,无新生儿极重度窒息或死亡,产后出血量无增加。结论剖宫产术中出现出头困难时,改良内倒转术是行之有效的,且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