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8年4月收治2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6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实行系统的整体化护理后,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的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57例患者好转或康复出院,致残率32%。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使护理工作更科学的、更严谨的、更有效的,使护士能有预见的有计划地主动的进行工作,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22.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衰竭并发MOD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竭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病人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选择及疗效。②方法 应用间歇式血液透析(IHD)治疗急性肾衰竭并MODS病人2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急性肾衰竭并MODS病人30例,比较其疗效。③结果 IHD组7例存活,15例死亡;CRRT组16例存活,14例死亡。两组病人治疗前的尿素氮(BUN)、肌酐(Cr)、HCO3^-、K^+、pH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1.83,P〉0.05)。CRRT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BUN、Cr、HCO3^-、K^+与pH水平均低于I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3.80,P〈0.05)。CRRT组严重低血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I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32,P〈0.05)。④结论 对于急性肾衰竭并MODS病人更宜行CRRT治疗。  相似文献   
23.
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M)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 ,近来被发现具有多重功能。它的药理作用已显示出它在高血压、低氧和感染性休克中对脏器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 ,它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氧化应激 ,并且它可促进一氧化氮 (NO)的产生 ,进而保护脏器免受损伤。近来基因工程的进展使得在体内研究AM的长期作用成为可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表明AM在感染性休克、缺血、高血压中对肝脏、肾脏、血管和心脏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关于其脏器保护作用的机理却未统一。可能的机制包括维持血流、与NO及 /或氧化应激的相互作用。尽管应用基因修饰过的模型仍然有技术上的限制 ,但在进一步研究中的应用必将有助于阐明它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制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后对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增加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12月保定市中心血站52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回访问卷调查.结果感受较好表示会再献血的患者达39.9%,感受一般或较差的患者有11.5%.结论做好服务、创造条件、血站内部精细化管理,增加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中药HD组方在血液透析中对血透患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尿毒症终末期维持性血透患的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66例,已作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1年以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中药治疗组3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组:继续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透析的基础上,将常规透析液中加入中药HD组方。并定期观察各组患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相比SBP、DBP、ET水平显降低(P<0.01),而CGRP水分显增高(P<0.05)。结论:HD组方的应用可通过改善血循环状态,调节患ET、CGRP代谢失衡状况,从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有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表2002(NutritionalRiskScreening,NRS2002)用于肝胆外科三四级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肝胆外科在全身麻醉下行之四级手术的住院患者213例采用NRS2002分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状况。根据NRS2002筛选出75例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营养支持,即医生凭经验给予营养支持,实验组根据筛查结果实施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213例手术患者中有75例发生营养不良风险。不同性别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和<60岁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RS2002是肝胆外科三四级手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筛查的有效工具,依此指导三四级手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效果更优,且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检测类固醇合成酶CYP11B1和CYP17在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SCS)、正常肾上腺皮质(NA)、肾上腺无功能瘤(NFA)及皮质醇分泌瘤(CPA)中的表达,探讨SCS的分泌状态是否与类固醇合成酶的表达相关。方法 提取20例CPA、6例SCS、15例NFA、8例NA的组织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17、CYP11B1mRNA及蛋白在不同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二者表达的差异,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YP17、CYP11B1mRNA及蛋白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在CPA中高表达,在SCS中表达稍高于NA和NFA (P<0.05)。二者在CPA中的表达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与ACTH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中高表达的CYP11B1和CYP17可能与患者皮质醇分泌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山东沿海地区2004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超重和肥胖的高危人群和地区。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青岛沿海5城市的常住成年居民,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取居民的一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量、腰围数据,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8岁成年人4752人,体质量指数(BMI)均值为(24.12±3.57)kg/m2,男性[(24.22±3.43)kg/m2]与女性[(24.07±3.69)kg/m2]、城市[(24.22±3.56)kg/m2]与农村[(24.06±3.57)kg/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均值为(84.09±11.01)cm,男性[(86.69±10.36)cm]大于女性[(81.70±11.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化发生率分别为32.2%、13.3%、54.9%;超重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35.6% vs 30.8%,P<0.01),城市高于农村(35.8% vs 32.4%,P<0.01);肥胖和腹型肥胖发生率在性别和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城乡、年龄、吸烟、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年龄、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是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有一半的成年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对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初步探讨17OHD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PCR产物测序发现, CYP17A1基因第6外显子329位密码子发生了TAC→AA的纯合突变,引起Tyr329Lys错义突变及以后密码子的移码突变,并形成了一个只包含418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从而使该蛋白完全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活性。 结论 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