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是好发于男性青少年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有特征性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 ,基因学检查可发现染色体存在特征性的t( 1 1 ;2 2 ) (p1 3 ;q1 2 )易位及EWS和WT基因融合 ,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 ,容易发生误会 ,本文着重讨论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断 ,旨在协助提高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2.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也称Klatskin瘤,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一侧或双侧)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胆管癌的60%~70%[1]。该疾病解剖位置复杂,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2],目前根治性切除是HCC获得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恶性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3例IPNB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解剖分型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影响恶性IPNB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IPNB病人年龄较大(P=0.050),CA19-9的中位数水平更高(P=0.004),术前CT或MR检查提示胆管内肿块比例更高(P=0.027),手术切除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恶性病人的总生存率低于良性组(P=0.012)。肝内型、肝外型与弥漫型IPNB病人在术前腹痛症状(P=0.01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是恶性IPNB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改良解剖学分型能够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制定手术切除范围,恶性IPNB病人预后相对较差,术后复发与恶性IPNB病人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20年来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因素。方法按不同年份对64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982年1月至1992年1月收治的22例患者无一例切除;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中有34例行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1%。结果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中位生存期25个月,1年生存率为78.9%,2年生存率为47%,4年生存率为22.4%。1982年1月至1992年1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为25.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0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部分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有34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15例,右半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联合尾叶切除4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尾叶切除1例,方叶切除3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81%.其中25例根治性切除,包括8例局部切除,及17例联合肝叶部分切除,根治性切除率为60%.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14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73%,4年生存率28%,姑息性手术1年生存率为57%,2年生存率27%.结论根治性切除的生存率比姑息性手术显著提高,联合肝叶部分切除能明显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56.
57.
先天性肝内胆管羹性扩张症的诊治进展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310009)曹利平,彭淑牖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即Caroli病,1958年首先由Caroli描述而得此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有关。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  相似文献   
58.
59.
胆道系统的创伤性神经瘤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无手术创伤史的特发性胆囊创伤性神经瘤极为罕见,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又难以识别,故而容易误诊[1].笔者医院收治1例特发性胆囊创伤性神经瘤.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60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后,查腹部增强CT发现肝门占位性病变,考虑肝门部胆管...  相似文献   
60.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68%(23/34),其中PT10(0/3),PT243%(3/7),PT385%(11/13),PT482%(9/11),按淋巴结部位转移率分别为:胆囊管淋巴结29%(10/34),胆总管旁淋巴结44?5/34),肝门淋巴结18%(6/34),肝动脉旁淋巴结24%(8/34),门静脉旁淋巴结21%(7/34),胰十二指肠后上淋巴结38%(13/3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6。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术中探查和冰冻病理提供的资料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