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2.
曹军  何阳  刘洪强  王赛博  赵保成  郑晓辉  程英升 《天津医药》2014,(12):1180-1182,1258
目的 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对人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最佳给药途径。方法 选取裸大鼠40只,将人源肺腺癌A549细胞系经传代培养后,移植于祼大鼠以建立肺癌模型。将荷瘤鼠均分为荷瘤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静脉化疗组与动脉化疗组;荷瘤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动脉化疗组经动脉注入吉西他滨150 mg/kg+顺铂10 mg/kg;静脉化疗组经静脉注入吉西他滨150 mg/kg+顺铂10 mg/kg;假手术对照组经动脉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干预前后4组大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荷瘤鼠的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动脉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动脉化疗组抑制尤为明显。动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的瘤体质量均低于荷瘤对照组(g:1.91±0.19、2.61±0.21 vs 4.5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化疗组、静脉化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42.4%。经静脉与动脉给药后,Bcl-2蛋白水平均下降,Caspase-3蛋白水平均上升,以动脉给药效果更明显。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经动脉灌注更能有效控制人肺癌细胞生长,经动脉化疗途径在肺癌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3.
人类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p16.3参与机体对血压的调控。本研究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实时荧光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江苏南通地区93例健康人,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变异(GRK4γ)多态位点A486V进行基因分型,探讨GRK4基因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对象:①高血压病组:选取2005年7月~2006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2例,诊断标准按照《2003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各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15名临床医生和1名防保专职人员为对象,统计信息化管理前后临床医生填表时间、专职人员收取及录入表格时间。同时比较2012年3-10月(对照组)和2013年3-10月(改进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报告数和填表完整率。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临床医生填表时间从(148.5±17.0) s减少至(57.1±18.2)s(P〈0.01);防保人员录入表格时间从(237.3±35.7)s减少至(46.2±4.3)s(P〈0.01);此外省去了人工收取表格环节。食源性疾病报告数从332例增加至464例;表格完整率从74.40%提高至100.00%(P〈0.05)。结论实行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治疗,联合组使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惊厥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6%)(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惊厥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儿的神经系统损伤,并且降低患儿的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ASSF1A和CyclinD1与Bcl-2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5例癌旁黏膜及1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88.9%(40/45)和57.8%(26/45);癌旁组织分别为84.4%(38/45)、42.2%(19/45)和24.4%(11/45);正常组织分别为94.4%(17/18)、38.9%(7/18)和16.7%(3/1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膀胱黏膜,P<0.05;而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RASSF1A和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蛋白的表达降低和CyclinD1、Bcl-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ASSF1A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使CyclinD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p34cyclinB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p34及cyclin B1水平。结果:p34,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和75.5%,与癌旁粘膜和正常膀胱粘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34,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p34,cyclin B1可能对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自组方活血复脉汤治疗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活血复脉汤治疗,每天1剂,联服21天后进行心功能分级(heart function)(NYHA分级法),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脑钠肽(plsma brainnatricular peptide,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钠、血氯、T3、T4、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临床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心功能[(3.39±0.49)级与(2.73±0.81)级]、6分钟步行试验[(317.51±108.84)米与(415.15±105.85)米]、脑钠肽[(370.73±70.83)pg/mL与(291.20±86.49)pg/mL]、血胆固醇[(4.86±0.61)mmol/L与(4.53±0.44)mmol/L]、低密度胆固醇[(2.89±0.50)mmol/L与(2.47±0.48)mmol/L]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8.24±3.10)mm与(56.96±3.11)mm]、左室射血份数[(43.11±8.21)%与(47.04±6.02)%]、β2微球蛋白[(3.13±0.52)mg/L与(2.96±0.48)mg/L]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以上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低密度胆固醇[(2.82±0.55)mmol/L与(2.50±0.48)mmol/L]治疗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心功能[(2.73±0.81)级与(3.09±0.65)级]、6分钟步行试验[(415.15±105.85)米与(368.98±105.62)米]、脑钠肽[(291.20±86.49)pg/mL与(332.83±91.08)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复脉汤能增加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巢式PCR与免疫组化在检测肾癌组织支原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在检测肾癌组织支原体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采用支原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技术和单克隆抗体PD4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5例肾癌组织中支原体DNA和支原体p40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和巢式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2%和81.1%,巢式PCR技术检测肾癌组织支原体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均优于免疫组化技术。结论: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均可作为肾癌组织支原体的检测方法,巢式PCR较免疫组化检测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