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36例,其中丘脑底核(STN)35例和丘脑腹中间核(Vim)1例,单侧18例,双侧1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36例PD患者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6.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DBS能有效控制PD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SPECT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的影像学变化。方法4例施行单侧STN DBS患者术前和给予电刺激后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和SPECT测定。结果STN DB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UPDRS运动评分缓解60%。3例改善良好的患者SPECT检查提示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含量较术前提高,另1例疗效欠佳的患者DAT含量降低,所有的患者多巴胺D2受体(D2R)检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的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多巴胺的代谢,而这种改善可能是STN DBS缓解PD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联系神经外科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探讨了神经外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指出神经外科学授课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用DBS治疗帕金森病63例,共93侧.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平均7.3个月,对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DBS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19例,睁眼困难1例,但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寻找较为敏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症状指标,以便于临床及时观察病情以及对SARS患者的及早处理。方法:收集24例SARS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资料,并与已报道的较重的SARS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较。结果:SARS轻型患者与较重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大不同,尤其是呼吸困难的出现,前者仅为4.2%,后者报道有74.4%。轻型患者发热、肌酸肌痛乏力、咳嗽、咳痰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4/24)、79.1%(19/24)、29.7%(7/24)、20.8%(5/24),重型患者分别为100%(83/83)、38.6%(32/83)、83.1%(69/83)、55.4%(46/83)。结论:对于SARS的病情判断,临床表现仍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因素,特别是呼吸困难的出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收治的 2 4例 SARS患者均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其中 10例患者合并使用抗菌药物 ,7例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5 0 0 m g,1次 / d,合并应用激素者剂量适当加大 ,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2周后停药或减量 ;平均剂量为 (4 5 0± 70 .8) mg/ d。结果 :经上述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无 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 ,仅有 2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用药后 PL T由 (2 2 2 .79± 5 6 .36 )× 10 9/ L升至 (2 5 4 .13± 5 0 .0 4 )× 10 9/ L,HCT由 (0 .39± 0 .0 4 )升至 (0 .4 0± 0 .0 4 ) ,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以利巴韦林为主的抗病毒疗法 ,合并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可有效治疗 SARS患者 ,无明显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126例,其中单侧46例,双侧80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82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11.8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5.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住院患者的管理模式及其病房的消毒方法,以期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方法和结果:在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收治非典型性肺炎病人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小汤山医院病区的实际情况,对SARS病区和患者进行严格管理,病房做好空气消毒及地面和物品表面消毒,同时注意对医疗仪器、医用物品、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废弃物、出院及死亡患者进行消毒,且每日更换消毒液。整个医疗过程及3周密切随访期间,病区内24位患者未出现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30名医护人员实现了零感染。结论:在SARS病区内实行的患者管理方法及病房的消毒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优化大鼠脊髓髓内胶质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Fischer大鼠髓内注射9L胶质瘤细胞悬液,对肿瘤细胞的植入量、植入部位、植入深度等进行筛选优化,根据筛选好的指标构建大鼠脊髓髓内胶质瘤模型,采用BBB(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量表评估大鼠下肢神经功能,采用高分辨率MRI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方法检查模型大鼠肿瘤形成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效果。结果 大鼠脊髓内植入9L胶质瘤细胞悬液构建大鼠髓内胶质瘤模型的优化指标为:植入平面在脊柱T10水平,植入量为6 μL(1.0×105 /mL)细胞悬液,植入位置在硬脊膜平面下3 mm。植入9L胶质瘤细胞后2周左右大鼠出现明显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证实髓内有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髓内胶质瘤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长期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对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基础上植入DBS系统,刺激电极位于病侧丘脑底核.在给予DBS前后不同时间微透析检测双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谷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开机前比较,DBS后双侧尾状核和壳核的谷氨酸含量均明显升高,1周时升高最显著,1个月以后含量保持稳定;DBS后12个月电极侧壳核谷氨酸含量仍比开机前和非电极侧升高明显(P<0.05),而尾状核电极侧谷氨酸含量已接近非电极侧(P>0.05).结论 对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行丘脑底核DBS后,纹状体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