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索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液培养阳性患者(血培养阳性组)与5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阴性组)WBC、PCT和CRP测定结果,比较两组及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3项指标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作用大小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579、0.746和0.62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仅PCT对预测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者联合预测诊断的阳性率为71.4%。结论三者均可作为BSI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较WBC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201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湘雅医院共分离菌株7 2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 85株,占28.67%;革兰阴性菌4 109株,占56.51%;真菌1 078株,占14.82%。葡萄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51.37%和68.16%,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均为3.91%和3.8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8.30%和63.1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耐药率<6.00%),首次监测到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与2010年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泛耐药株数显著增加。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菌株耐药性十分严重;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及泛耐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增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5年某三甲医院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4 780株,居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 008株(21.09%),肺炎克雷伯菌624株(13.05%),鲍曼不动杆菌452株(9.46%),金黄色葡萄球菌437株(9.14%),铜绿假单胞菌247株(5.17%)。其中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占62.05%,其次为革兰阳性(G+)球菌(29.31%)、真菌(7.76%)及其他(0.88%)。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4.50%,分别提高至2015年的46.79%、33.94%(均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亚胺培南总耐药率分别为86.50%、 80.56%、78.10%、79.87%和84.29%;2012—2015年阿米卡星耐药率依次为0、10.22%、39.85%和21.30%(P<0.01);4年间米诺环素耐药率为0~7.52%(P<0.01)。结论该院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极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增长迅速。临床应谨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某院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其的体外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临床分离的172株奇异变形杆菌和68株普通变形杆菌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奇异变形杆菌标本主要来源为创面分泌物(26.74%)、痰液(22.68%)和尿液(18.61%);普通变形杆菌主要来源为创面分泌物(48.53%)、尿液(17.65%)和痰液(11.77%)。奇异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45.00%;普通变形杆菌对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高,分别为86.76%、41.18%;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厄他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上述抗菌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相关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群体感应相关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性间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分析94株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PCR检测菌株的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asI、lasR、rhlI、rhlR,分析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所测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9株(94.7%)具有成膜能力,其中成膜能力弱阳性22株(23.4%),成膜能力阳性44株(46.8%),成膜能力强阳性23株(24.5%)。不同成膜能力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不同(P0.05),其中成膜能力强阳性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成膜能力阳性和弱阳性菌株(P0.05),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弱阳性菌株(P0.05)。所测94株铜绿假单胞菌有91株携带lasI、lasR、rhlI、rhlR基因,2株lasR基因缺失,1株lasI、lasR、rhlI、rhlR基因缺失。lasR基因缺陷型菌株以及lasI、lasR、rhlI、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成膜能力阴性,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结论绝大多数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影响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在不同体重指数和糖耐量状态受试者中,比较由血甘油三酯和血糖所得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两种传统方法稳态模型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FSIGT-ISI)用于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共收集1024名受试者.其中,正常对照组240名,单纯性肥胖组335例,糖调节受损组312例及初发2型糖尿病组137例,均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空腹血脂谱和其他重要生化指标.所有受试者中540名进行FSIGT.甘油三酯与空腹血糖所得简易指数为TyG,甘油三酯与餐后2h血糖所得简易指数为TyG2.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yG与HOMA-IR(r=0.427,P<0.01)和FSIGT-ISI(r=-0.100,P=0.024)均显著相关.TyG2与HOMA-IR(r=0.455,P<0.01)和FSIGT-ISI(r=-0.162,P<0.01)亦显著相关.与HOMA-IR相比,TyG用于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和63.5%,TyG2分别为81.7%和51.5%.与FSIGT-ISI相比,TyG用于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和49.5%,TyG2分别为75.7%和48.2%.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TyG和TyG2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简易评价指数.但由于其存在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流行病学筛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HLA是一类复杂的人类遗传多肽性系统,其研究工作在医学实践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HLA-I类抗原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组织排斥应答的主要抗原,同时对细胞毒T细胞起约束作用,HLA-I类抗原除了以膜抗原形式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外,目前也已从人类的血清和淋巴液,尿液及乳汁中检出,称为可溶性HLA抗原。本文综述了sHLA-I分子的分泌、结构、检测,在免疫调节及在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感染等生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征,并比较PCOS伴高雄激素血症(PCOS/HA)患者与PCOS不伴高雄激素血症(PCOS/NHA)患者间的临床表型、内分泌代谢差异。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PCOS患者241例和正常女性对照者50例,测定其身高、体重、体脂含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并行卵巢超声检查,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①PCOS患者较正常女性对照者有更高的体质指数(BMI)、体脂含量、血糖、胰岛素、HOMA-IR、HOMA-β、血脂水平及性激素紊乱(P<0.05;1.5(1.2~5.1)比1.4(0.8~2.0),P<0.05;130.0(102.8~304.0)比97.0(63.7~168.0),P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2002与2007年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口内酰胺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以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软件分析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感染者在呼吸内科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最高,患者多有吸氧吸痰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年龄大,广谱抗生素使用史。对所监测的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上升到50%以上,并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但也从30%上升至11.5%。ESBLs、AmpC检出率分别从15.2%、27.3%上升到35.7%、42.9%。结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ESBLs、AmpC的产酶率高,应加强其药敏检测和产酶株的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