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rotein,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及其关系,并探讨两者与HCC发生、发展及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PTEN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肝癌组织临床病理分期、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VEGF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两者间呈负相关(r=-0·613、-0·572,P=0·000、0·002);肝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2、0·000),而与VEGF和MVD表达呈正相关(P=0·000);MVD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39,P=0·001),而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45,P=0·000)。结论:PTEN和VEGF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CC组织分化和侵袭性强弱;HCC中PTEN表达缺失可能引起VEGF表达增加,从而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2.
人类的基因治疗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被提出并实施 ,当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单基因遗传病。 1990年 11月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NCI)的 Posenberg研究小组获准用 TNF基因转染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开创了人类恶性肿瘤基因治  相似文献   
53.
54.
151例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影响甲状腺癌复发的因素。方法 对 15 1例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观察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对甲状腺癌的复发无明显的影响 (P>0 .0 5 )。而肿瘤大小 ,病理分型 ,淋巴转移 ,手术方式及术后服药对复发均有影响 (P <0 .0 5 )。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对复发无影响。结论 对于可能复发的甲状腺癌 ,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复发 ,同时也不应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55.
VEGF在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hepatic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2期切除的肝癌标本29例,以同期单纯手术切除的30例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TACE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VEGF吸光度值分别为(0.149±0.021)和(0.134±0.0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引起TACE术后高复发和转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急性肝功能衰竭(ALV)表现为一种严重的凝血障碍并伴有肝性脑病.过去认为既往无肝病病史,现在认为也可有潜在病(如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肝病开始8周内出现脑病,就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病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大约占70%,其次是药物、中毒或输血错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38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呈微弱的膜表达.55.2%(21/38)的肝细胞癌组织β-catenin呈异常表达,异常表达的β-catenin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低分化、有转移的肝癌其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无转移的肝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表达显著相关(P=0.017).38例肝癌中13例(34%)显示β-catenin异常表达伴cyclinD1阳性染色,15例(39%)显示β-catenin正常表达伴cyclinD1阴性染色.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进展和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yclinD1基因的表达,促使肝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58.
整合素β1和固生蛋白Tenascin共表达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及其配体固生蛋白Tenascin(T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N和整合素β1对HCC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整合素β1和TN的表达,观察其与HCC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整合素β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肝癌组织(c2=6.33,P<0.05);整合素β1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u=3.06,P<0.01)、病理分级Ⅰ-Ⅱ级组(u=3.78,P<0.01)以及无转移组(u=3.65,P<0.01);病理分级Ⅲ-Ⅳ组、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组的TN表达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2.467,P<0.05)、无包膜侵犯(t=2.912,P<0.01)及无转移组(t=2.742,P<0.01);整合素β1阴性表达HCC中的T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整合素β1阳性和强阳性表达HCC中的TN(t=2.351,P<0.05;t=2.849,P<0.01).结论:TN和整合素β1可能协同参与了HCC的浸润和转移,检测其表达可做为判断HCC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活化因子1(apoptoic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 1,Apaf-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的方法 检测手术切除53例肝癌组织,53例癌旁组织和14例肝血管瘤组织中的Apaf-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肝细胞癌中发生、发展的意义.结果 在癌组织中Apaf-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5.28%,32.07%),低于癌旁组织(90.56%,79.24%)和肝血管瘤组织(100%,9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paf-1基因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HBsAg、Edmondsor分级和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和AFP水平无关.结论 Apaf-1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对人HCC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对临床诊治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133免疫磁珠分选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表型、分化、扩增、功能特点,为EPCs细胞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PBMCs,经直接接种法或免疫磁珠分选CD133阳性细胞后置于M199培养基中培养,于第7、14 d比较2组细胞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扩增、体外血管形成及趋化能力。结果:相同血量标本PBMCs组早期集落数高于CD133+组(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流式细胞检测2组细胞均显示造血干细胞标志的表达下调和内皮细胞标志表达上升,但CD133+组内皮标志CD144表达率低于PBMCs组(P<0.01),ELISA法检测到在PBMCs组早期EPCs分泌VEGF的水平高于CD133+组(P<0.01),MTT法显示PBMCs组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基质胶及Transwell实验表明PBMCs组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能力较强。结论: CD133+来源的EPCs分化、分泌、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相对较低,推断PBMCs中CD133-细胞可能在形成功能性的EPCs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