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8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200篇 |
妇产科学 | 60篇 |
基础医学 | 262篇 |
口腔科学 | 145篇 |
临床医学 | 565篇 |
内科学 | 328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19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38篇 |
综合类 | 1185篇 |
预防医学 | 498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352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476篇 |
肿瘤学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16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背景:研究证实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弧度和椎管容积。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分析51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利用X射线片检查内固定前后、拆除内固定前、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计算Cobb’s角,CT观察椎管占位情况,利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hristian评分评价功能情况,Denis分级评估疼痛程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随访30个月以上。与内固定前比较,内固定后、拆除内植物及末次随访时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增加(P < 0.01),CT观察椎管占位明显恢复。内固定前存在脊髓不完全损伤24例,内固定后完全恢复22例。功能活动Christian评分:3分1例,4分3例,5分15例,6分20例,7分12例。腰痛程度按Denis评估,无痛42例,偶有微痛9例。满意度患者自我评测:非常满意35例,满意16例。内固定钉断裂1例1枚。表明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牢固固定、有效椎管减压的目的,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AF椎弓根系统;治疗结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3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对噬菌体随机7肽库的免疫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多肽文库中,筛选出能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 采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球蛋白作为配基,免疫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7肽文库。按吸附-洗脱-扩增的淘筛过程,经3轮免疫淘筛后,随机挑取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牧场 划性,并用斑点ELISA分析其诊断血吸虫病的价值。结果 经3轮免疫淘筛后,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富集增加近100倍,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平肝潜阳、化瘀通络、益气补肾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控制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以平肝化瘀益气治疗为基础并随症化裁,对照组口服天丹通络胶囊,疗程均为30d。结果两组在神志、语言、肩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趾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综合功能的恢复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肩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趾关节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潜阳、化瘀通络、益气补肾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明显改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筛选出PNS相关基因,进而为PNS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初发的PNS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的PBMC,用TRIzol一步法从PBMC中抽提总RNA,将等量的PNS患者和正常健康儿童的mRNA分别用Cy5和Cy3逆转录荧光标记,制备cDNA探针;将两种探针混合后与代表8096条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杂交,经严格洗涤后,用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杂交信号荧光强度,用GenePix3.0软件分析扫描结果。结果:在进入研究的8096条基因中,有418条在PNS患者PBMC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中,表达增加的有128条,表达降低的有290条;在肾脏病中曾有相关研究的有29条,其余389条在肾脏病中未发现相关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免疫、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凋亡、物质代谢等多个方面。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筛查出新的PNS相关基因;PN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原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表达与激素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儿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激素耐药、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 ,阐述激素耐药的部分机制。方法 85例原发性NS患儿按激素敏感型NS(SSNS)、激素依赖型NS(SDNS)、激素耐药型NS(SRNS)分成 3组 ,选 6例行肾切除的肾肿瘤患儿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4组患儿肾脏原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mRNA的表达水平 ;评分法半定量评估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分析NS患儿肾组织ACEmRNA表达水平、激素反应性、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①在肾小球和小管间质区域的ACEmRNA表达水平均为SRNS组 >SSNS组 >对照组 (P <0 0 1)。②SRNS、SDNS、SSNS肾小球病理损害的评分分别为 :6 6 7± 2 4 3,4 6 8± 2 30 ,4 4 2± 2 87(P <0 0 1) ;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评分分别为 :10 4 8± 3 77,7 2 0± 2 79,4 2 5± 1 4 8(P <0 0 1)。③肾组织ACEmRNA的表达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82 ,0 85。结论 SRNS型NS患儿肾组织ACEmRNA表达增强 ,并且与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肾病组、激素组、儿茶素治疗组共4组。实验末应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BUN、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分别应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固有细胞中TGF-β1与TGF-β1mRNA的表达,并应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儿茶素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总TGF-β1 [(59.40±8.12) μg/L]、活性TGF-β1 [(47.56±9.88) μg/L],肾组织中TGF-β1 [(45.1±2.0)%]、TGF-β1 mRNA 表达水平[(51.6±3.19)%]均明显低于肾病组[分别为(127.78±16.11) μg/L,(93.79±12.45) μg/L,(56.9±3.5)%,(60.4±4.8)%](P<0.01);与肾病组相比,儿茶素治疗组血清Alb明显增高,TG含量明显下降[(11.28±4.18) g/L vs (1.46±0.71) g/L;(2.89±0.64) mmol/L vs (6.02±0.90) mmol/L;P<0.01];与肾病组相比,儿茶素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0.05)。结论:儿茶素可通过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降低肾脏局部及血清中活性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病理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9.
儿茶素对肾病大鼠血浆及肾皮质内皮素、一氧化氮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鼠血浆及肾皮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肾病组、激素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共 6组。应用生化法测定 2 4h各组尿蛋白排泄量、尿、血浆及肾局部中NO的浓度 ;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局部中ET的浓度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固有细胞细胞增生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并应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1)实验末 ,大鼠血浆及肾皮质中NO浓度以肾病组为最低 (13 5± 3 7,2 7 8± 12 4 ) ,其他从低到高依次是儿茶素治疗组 (2 5 3± 5 3,4 2 5± 1 9)、儿茶素预防组 (36 8± 5 3,5 5 5± 15 4 )、激素组 (43 3± 4 0 ,73 6±15 8)、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 (5 4 3± 7 1,96 4± 17 2 ) (F =6 2 3,79 4 ,P <0 0 1) ;血浆及肾皮质中ET浓度则以肾病组最高 (5 72± 91,14 93± 2 99) ,其他组从高到低顺序与NO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相同(F =5 4 8,14 6 8,P <0 0 1) ,以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为最低 ;各组与肾病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2 )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肾病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