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际规范性器官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近年国际国内有关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降低术后早期原发性无功能、肝功能延迟性恢复等相关并发症的新疗法涌现。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及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成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的基础,DBD与DCD供体肝移植并发症及其预后成为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 Sj16蛋白是从日本血吸虫分泌物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具有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潜力。但是,在用传统方法合成时,其表达量低,可溶性较差,影响了其生物活性。该实验拟优化Sj16~(AA)的合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条件。方法在Sj16蛋白的DNA序列基础上,进行特定位点的突变修饰,同时针对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优化密码子。将修饰后的Sj16~(AA)基因定向克隆入pMal-c2X质粒,转入BL21(DE3)菌表达,摸索不同条件下Sj16~(AA)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的连接产物pMal-c2X-Sj16~(AA),转化后的BL21/DE3菌经IPTG诱导可表达与MBP融合的蛋白(约58 kDa),抗MBP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该蛋白。结论相较于传统合成方法,经优化的Sj16~(AA)蛋白表达量较高,可溶性较好,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器官移植免疫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避免高度致敏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或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5例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采用科瑞公司生产的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15例患者中2例PRA为100%,4例〉70%,5例〉50%,4例〉30%。行免疫吸附治疗2~13次后,复查PRA,6例Ⅰ类抗体为0,1例Ⅱ类抗体〈50%,其余两类抗体均〈30%,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使肾移植均得以成功。【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高度致敏肾受者的抗体,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进行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34.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SP2BLT)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MPBLT)治疗Wilson′s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近12年来29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7例; 8~14岁者6例,14~37岁者2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2例,慢性肝功能不全18例,肝功能基本正常9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者24例。手术方式:SPBLT 13例,MPBLT 16例。结果:随访1个月至1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均发生在SPBLT组; 另外2例分别死于肝动脉栓塞和胆瘘合并严重感染。受体1年存活率为86%,3年存活率为79%。血清铜和铜兰蛋白在术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神经精神障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最长存活期12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而MPBLT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35.
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我中心4年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40例患者中3例为夫妻间供肾,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术前均行HLA配型、PRA及淋巴毒试验检查.手术全为开放手术取肾,取左肾32例,右肾8例;受者均为第一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反应治疗.结果: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正常.受者术后36 d内出院,出院时肾功能正常,随访2~48月,未见肾功能异常病例. 结论:术前对供、受者的正确评价及成熟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坚持随访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受者长期存活的关键.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术前可充分准备,术后用药量少,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疗效,总结移植前处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9月2006年2月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治疗15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87%(13/15)。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型威尔逊氏病患者术后角膜K—F环消失,血清铜蓝蛋白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1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11例HBsAg转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能提高ALF患者的生存率;年龄不应作为ALF患者肝移植的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移植时机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的使用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大鼠胃壁中的表达,探讨其对PHG病变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方法制备PHG大鼠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SO)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 计数。结果:HIF-1α,VEGF和CD34在PHG组大鼠胃壁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HIF-1α的过度表达可能在PHG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自体肝移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体肝移植概述 肝脏发生占位性病变,常规方法切除困难,需在半离体或离体状况下,在低温灌注技术条件下切除占位性病灶,然后修复保留的肝脏并植入体内,该方法即自体肝移植.自体肝移植技术是目前肝脏外科最尖端、难度系数最大的、复杂的、需多学科共同协作的一种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39.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技术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模型成功率95%。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后的模型模拟了肝移植原位灌注的全过程,为研究自体原位肝移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诊治情况。结果147例患者中,29例发现真菌感染48例次,感染率为19.73%(29/147)。感染好发的部位依次为肺(33.34%,16/48),肠道(22.92%,11/48),泌尿系统(20.83%,10/48)。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52.08%,光滑念珠菌感染占22.92%,热带念珠菌感染占12.50%,曲霉菌感染占8.34%,毛霉菌感染占4.17%。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41.38%,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7.59%,科赛斯治疗有效者13.79%,24例感染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82.76%。5例死亡,病死率17.24%。结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科赛斯等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