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移植I/R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生理盐水灌注(NS)组,三七总皂甙灌注(PNS)组。于供肝再灌注后2h处死动物取出肝脏标本,检测肝细胞凋亡及BCL-2,MDA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肝细胞凋亡少见,NS组与PNS组与SO组比较,肝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NS组与NS组比较,肝细胞凋亡显著降低。肝细胞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PNS组与NS组和SO组比,差异有显著性。MDA含量:PNS组与NS组和SO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NS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上调调控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2.
143.
目的:观察冷保存与热缺血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组检测冷保存时和热缺血时的肝细胞凋亡率与增殖率。结果:冷保存时各组之间的肝细胞凋亡率与增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加重(P<0.05),但细胞增殖率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可能在有氧再灌注后加重;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可能在缺血时和再灌注后均可加重。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肝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实施的3例Rh(D)阴性患者的肝移植围手术期备血、输血经验。结果3例患者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在围手术期出现溶血反应,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自体输血安全、经济,Rh(D)阴性血型患者不应因为血源不足等原因而失去肝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5.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月内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4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月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移植肝病理学检查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确定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包括:保存(含再灌注损伤)(35例,85.4%),胆道并发症(18例,43.9%),急性排斥反应(13例,31.7%),血管并发症(5例,12.2%),感染并发症(20例,48.8%),术前高胆红素血症(12例,29.2%),药物毒性反应(4例,9.8%)。通过对其原因及时处理,于术后满1月时28例高胆红素血症基本消失,临床治愈率为68.3%(28/41),6例效果不明显,7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是多种原因同时或相继作用所致,其中保存及再灌注损伤、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原因,早期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6.
老龄活体供肾移植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85例活体肾移植,其中供体年龄≥ 55岁55例(老龄组),供体年龄< 55岁230例(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供受体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周平均血肌酐值(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SCr恢复时间、AR和DGF发生率分别为(3.77 ± 1.73)d、21.82%和3.63%,中青年组分别为(3.23 ± 1.97)d、26.64%和3.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1、2年SCr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受体术后1、2年人/肾存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老龄活体供体纳入标准、对供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老龄活体供肾移植与中青年活体供肾移植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可作为缓解当前供体需求紧张的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分析致高镁血症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感染性休克行持续性血液滤过的患者。结果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高危人群在应用硫酸镁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其血镁水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自体肝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本中心完成的36例自体肝移植术.其中恶性肿瘤患者23例,良性疾病患者13例.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瘘、小肝综合征、出血、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等.术中严重并发症包括2例心跳骤停.2例在术后并发小肝综合征,其中1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改行异体肝移植,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36例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6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9%、54%.结论 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可降低自体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术后及时预防和处理严重并发症,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为自体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9.
背景:随着新型免疫抑制的使用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肾移植疗效已得到很大提高,然而与首次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目的:评价再次肾移植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2001-04/2009-06再次肾移植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人/肾存活率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对比分析,选用可能影响再次肾移植疗效的12个临床指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全组随访6~8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14.7%),移植肾失功18例(26.5%)。再次移植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4.1%/89.7%,87.3%/80.5%,80.3%/68.7%,对照组为96.3%/94.5%,90.5%/85.4%,83.8%/75.6%,再次肾移植人/肾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HLA抗原错配、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免疫诱导与再次移植肾存活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随着再次肾移植前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再次移植可获得与首次移植近似的疗效;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和HLA抗原错配是影响再次肾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0.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疫调节效应可以调控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对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