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 DCD) 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 function, DGF) 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 年2 月至2012年3 月的48 例DCD 肾移植受者, 分为DGF 组(n=18) 及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 function, IGF) 组(n=30)。分析发生DGF 的危险因素。结果:DGF 的发生率为37.5%, 在单因素分析中受者术前透析时间(P<0.001)、HLA 错配位点(P<0.001)、脑出血死亡供体(P=0.011)、供者BMI (P<0.001)、术前SCr (P<0.001)、使用去甲肾上腺素(P<0.001)、热缺血时间 (P<0.001)、冷缺血时间 (P<0.001) 为DGF 的危险因素, 在多因素分析中, 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P=0.060, OR=15.060)、脑出血死亡供体(P=0.022, OR=39.652)、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 (P=0.008, OR=57.148) 为DGF 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GF 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脑出血死亡供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期间行肋弓下腹膜后腔134例无肝素切取供肾(无肝素组)及82例肝素抗凝切取供肾(肝素抗凝组)效果。结果2组均成功切取活体肾,手术时间110~200min,热缺血时间10~20s,2组移植肾后各有一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组供肾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肝素组出血少。结论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出血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者的CYP3A5基因型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Tac起始用量的指导意义,为Tac的使用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DCD供肝移植,且与供者CYP3A5基因型不相同的受者36例,将受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者术后均采用Tac+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实验组受者根据供者CYP3A5基因型的不同调整Tac的起始用量,对照组受者按照传统方法经验给药.两组受者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使用无差别.结果 术后7d,实验组受者的血Tac浓度为(7.47±1.83)μg/L,达目标血Tac浓度的受者占72.2%(13/18),对照组为(8.68±5.14)μg/L,达目标血Tac浓度的受者占38.9%(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需要调整Tac剂量的受者占22.2%,而对照组受者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4/18)和27.8%(5/18),Ta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2/18)和22.2%(4/18),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DCD供者CYP3A5基因型的不同,可以科学调整Tac的初始剂量,使肝移植受者术后尽早达到目标血Tac浓度,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和降低Tac不良反应,实现Tac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4.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总结在肝移植术前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80次MARS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有关临床指标进行排序分析;术后生存30d的28例为生存组,死亡6例为死亡组,对部分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中免除移植出院8例,移植前死亡8例,34例过渡到移植,移植后死亡6例。单次6 h MARS治疗较大幅度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尿酸、血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显著改善系列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P<0.05);移植术后早期死亡与术前SOFA、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NF α和IL-10等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 术前SOFA、肌酐、INR、TNF α和IL-10水平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术前MARS支持可以显著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甚至避免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大鼠供肝冷保存过程中腔静脉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供肝质量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的供肝切取的动物模型,切取供肝后0℃~4℃冷保存。将实验动物分为7组,每组动物6只,分别在0、4、8、12、16、20、24小时取冷保存时腔静脉灌洗液标本1ml,测肝功能和TNF-α浓度。供肝做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在热缺血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供肝腔静脉灌洗液中肝功能水平和TNF-α水平随冷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大鼠供肝腔静脉灌洗液中TNF-α水平与供肝质量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是介导损伤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其有作为评价供肝质量的一种指标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口腔颌面部转移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l%。转移至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分布非常广泛,统计表明原发癌以肺癌多见,肝癌较少,肝癌肝移植术后发生口腔转移癌的更是少数,其临床表现复杂,不易诊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于2013年11月收治了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发生口腔转移癌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构建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体系。方法采用McClelland的胜任力辞典法构建协调员胜任力模型初始框架;然后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从湖南、湖北、广东、山东、辽宁等器官捐献试点省市选取1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进行访谈,提取胜任力指标;并通过专家调查法,选取15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胜任力指标的筛选;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体系。结果成功建立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维度(一级指标),21个胜任力项(二级指标)。结论该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在协调员的招聘选拔、绩效考评、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1病历资料患者,男,3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04年9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后1月余出现肌酐升高,初步考虑排斥反应,先后予地塞米松30mg/d、甲基强的松龙500mg/d冲击治疗无效,于12月13日收住我科。入院前3周有肺部感染史,无外伤史、糖尿病史。体查:双下肺少许湿罗音,移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 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EGb)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和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和AST;肝组织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及Bcl-2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h,EGb组血清ALT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生NS组(P<0.01)。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h时明显低于NS组(P<0.01)。供肝再灌注后2,6h时EGb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hEGb组B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经EGb预处理供可减轻大鼠肝移植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mRNA,Bcl-2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临床同种脏器移植术后毛霉菌感染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器官移植术后毛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NKI文献,分析我院3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症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总结报道。结果毛霉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处理方式的差异,预后差别较大。结论移植术后毛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极低,但结局险恶。及早外科干预、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