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前门静脉高压症仍为外科治疗的难点,如断流术后再发出血率偏高,而分流术有损于肝脏血供,术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肝性脑病发生;另外Warren于1967年提出的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虽然在术后再发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较低,但难以有效地缓解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为此,我院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上于2000年提出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在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IL-6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与肝脏NF-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IL-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肝脏功能明显好转,而变异“圈套”ODN却没有效果.结论NF-κB“圈套”策略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3.
自1969年Carter[1]首次报道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以来,截止2006年11月英文文献共报道肝母细胞瘤约1000余例.因肝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故在文献中亦被称为婴儿型肝癌、肝混合瘤或肝畸胎瘤,而成人肝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肝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探讨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D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1996年至2004年间行广泛切除的8例DM,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5例,女3例,年龄35~83岁,平均64岁。肿瘤多位于头颈部,平均Breslow厚度为2.2 mm,所有病例未见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43.2个月,2例复发(1例全身转移),其中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结论 DM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惰性,淋巴结转移率低。病理上要与多种肉瘤及癌相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临床和实验体会.方法 Beagle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45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71例,B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 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 12条Beagle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cm和(7.26±0.12)a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cm和(1.20±0.0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804).1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两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 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 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确保足够的胃切除,避免撕裂脾脏和脾周血管.  相似文献   
106.
施红旗 《浙江医学》1992,14(2):20-21
胆石症伴脾功能亢进(下称脾亢)病人常合并肝硬变,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处理有时颇感困难.我院1986~1989年收治胆石症伴脾亢病人39例,现就其外科治疗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k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性是症组。运用匀浆法提取肝细胞的核蛋白,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kB的活性,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拉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第3小时,肝脏NF—kB的活性开始升高,第12小时达高峰,第72小时后基本降至正常。血浆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第24小时达高峰,同时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大鼠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后,NF—kB活性明显升高。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基本一致,NF—kB在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一期修补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2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共做绞窄性腹股沟斜疝 (下称绞窄性斜疝 )一期修补术 1 8例 ,经随访 6~ 36个月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3例 ,女 5例 ,年龄 31~ 75岁 ,平均59岁 ,60岁以上 1 4例 (占 77.8% )。其中右侧斜疝 1 4例 ,左侧斜疝 4例。疝内容物 :末端回肠 1 0例 ,大网膜 4例 ,乙状结肠 2例 ,回盲部脂肪垂 1例 ,阑尾 1例。并存疾病 :1 2例有并存病 ,其中合并糖尿病 1例 ,肺心病 1例 ,高血压病 6例 ,慢性支气管炎 2例 ,前列腺肥大 2例。1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均做腹股沟斜切口 ,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内分泌因素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高位隐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此38例高位隐睾患儿术前1周及术后3~6个月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卵泡激素(FSH)水平进行能测定,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组与对照组血清T、E2、FSH水平相比,血清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2、FSH升高明显,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均<0.05)。隐睾术后组与对照组血清T、E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血清FSH比对照组仍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前组与术后组血清T、E2、FSH比较,术后组血清T较术前组显著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E2、FSH值低于术前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高位隐睾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异常,而这三种激素均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合成和分泌或受其调控。经手术治疗后,隐睾患儿血清T、E2、FSH值较术前有明显改观,说明手术治疗隐睾近期疗效可靠,有利于睾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CEFi及CTFi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化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2006至2009年在我院收治的Ⅰ~Ⅲ期乳腺癌106例患者,给予CEFi/CTFi 3周方案(28例)或4周方案(78例)治疗.3周方案:环磷酰胺(CTX)600 mg/m2,表柔吡星(EPI)50mg/m2或比柔吡星(THP)40 mg/m2静脉滴注d1,氟脲嘧啶(5-Fu)200 mg/m2 d1~21持续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4周方案:CTX 500 mg/m2,EPI 45 mg/m2或THP 35 mg/m2静脉滴注d1、d8,5-Fu 200 mg/m2 d1~28持续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根据化疗前后体检瘤灶变化.评判新辅助化疗疗效并用Pearson Chi-Square、Countinuity Correction或Fisher's Exact Test检验法评价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况、化疗时间长短、月经状况及肿瘤激素受体状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OR)为94.3%,临床完全缓解率(CR)为46.2%,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为13.2%.3周方案与4周方案之间及CEFi方案与CTFi方案之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月经状况、腋淋巴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对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激素受体阴性患者CR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期以上的化疗患者OR高于2周期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纯癌患者pCR高于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EFi及CTFi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获得较高OR及CR,并获得较高的pCR.肿瘤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化疗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及单纯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