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医生听诊技术应用现状和需求调查, 为开展临床听诊技术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 选择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57家医疗机构的12 000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听诊技术应用现状和培训需求, 并应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参与调查的12 000名临床医生中, 8 951名(74.6%)临床医生在门诊使用听诊器, 8 473名(70.6%)临床医生经常(每周>5次)使用听诊器, 10 780名(89.8%)临床医生常用的听诊部位为肺部, 8 284名(69.0)临床医生学习听诊技术以临床自学为主, 认为熟练掌握听诊技术者3 918名(32.7%), 认为听诊技术重要者11 390名(94.9%), 认为需要进行听诊技术培训者10 888名(90.7%)。结论临床医生经常使用听诊技术, 但对听诊技术自我评价较低且培训需求较高, 应当广泛开展规范化听诊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肺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观察及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肺活检病理诊断的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及病理资料, 并复习文献。活检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HE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5例肺血管内淋巴瘤患者中, 男3例, 女2例; 年龄36~59岁, 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5/5)、体重减轻(5/5)、咳嗽(4/5)、乏力(3/5)和气短(2/5)等; 5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16~1025 U/L)。肺功能以弥漫性功能障碍为主。肺部CT: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及实变影, 1例为多发结节影、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1例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影。病理组织学:肺血管内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小簇淋巴瘤细胞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 保留肺泡结构, 伴有肺泡上皮增生, 其病变微小, 易漏诊。1例肿瘤细胞形成瘤栓伴肺梗死。免疫组化显示3例为B细胞性, 2例为T细胞性。随访20 d~6个月(平均3.17个月), 3例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均行R-CHOP方案化疗, 2例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 1例化疗6程后病情进展, 更换Hyper-CVAD方案化疗后病情平稳存活; 2例T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患者, 1例失访, 1例经CHOP方案化疗效果不佳, 于诊断后20 d死于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  结论  肺血管内淋巴瘤非常少见, 常见于中老年人, 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胸部CT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病理组织学显示, 淋巴瘤细胞主要分布于狭小的肺泡间隔毛细血管腔内, 其病变微小、易漏诊, 免疫组化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83.
B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因此可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序列推断出B细胞的来源及发展阶段,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黏膜相关性肺原发淋巴瘤及部分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雷清生  施举红 《华西医学》1994,9(4):385-388
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报告并综合国内32例分析雷清生,施举红新石油局总医院呼吸科(334000)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较为少见,国内已见于文献者32例〔1~18〕,均系零星个案报道。现介绍1例并...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1例65岁男性患者, 因滤泡性淋巴瘤接受奥妥珠单抗治疗联合化疗, 于第2程化疗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影像学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抗病毒治疗后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暂时转阴, 但此后反复阳性。第4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后出现活动后气短, 伴低氧血症, 乳酸脱氢酶及1, 3-β-D葡聚糖试验升高, 痰肺孢子菌核酸阳性。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持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 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给予康复期血浆输注、磺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出院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86.
雷清生  施举红 《冶金防痨》1997,7(3):214-215
为了在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检查胸腔疾病过程中的便利及对机体无影响。方法;对5例气胸采用开放式纤支镜检查;同时观察术前,中,后的生命体征。结果;在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不良反应,术前,中,后的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5例胸膜均有不同程的充血,其中2例肺表现可见汽泡囊,但未见破裂口。结论:开放式纤支镜检查胸腔疾病操作灵活,方便,在检查过程中对机体无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药物诱发的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血清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例AASV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肺部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指标、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AASV合并DAH患者中,丙基硫氧嘧啶(PTU)引起的2例,由头孢氨苄、阿托伐他汀、卡马西平引起的各1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短、咯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检查示双肺片状浸润影、磨玻璃样变。血清学检查提示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核周型ANCA(p-ANCA)阳性,1例胞浆型ANCA(c-ANCA)阳性,1例p-ANCA及c-ANCA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单纯口服泼尼松。2例予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例联合血浆置换3次。结论 AASV合并DAH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有明确服药史患者新近出现气短、咯血和新发肺部侵润影,需考虑AASV合并DAH。  相似文献   
88.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58岁,因咳嗽3个月、气短2周,发热3d于2004年4月29日拟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患者2004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因未诊治咳嗽渐加重伴头痛、乏力,活动后自汗,以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自觉活动耐量明显下降。2周前因活动后气短明显,出现不能上楼,经平卧可略缓解。4月12日外院X线胸片示:双下肺少量斑片影,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4d,咳嗽、气短无缓解。4月26日来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7.4×109/L,中性粒细胞0.67,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247×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47mm/1h;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现状, 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 比较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VTE患者的异同点, 评估危险因素与VTE事件相关性。使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预测价值。   结果  共3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症状性VTE发生率为2.5%。Padua模型敏感度为83.3%, 特异度为62.3%, 模型分层下高危患者占比38.8%。Padua模型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肥胖、近期创伤和(或)手术这4项危险因素在VTE及非VTE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 而模型未包含的危险因素如雌、孕激素、输血、机械通气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均 < 0.01)。Padua模型高危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 < 0.01), 其中85.3%的高危患者未接受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 亦未发生VTE。   结论   Padua模型特异度低, 模型中多项危险因素及其权重分布不合理, 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分层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究胸腔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VTE与非VTE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手术相关信息与住院时间,针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手术时长手术因素分析30d VTE累计发生率。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共纳入腔镜手术患者21227例,包括胸腔镜手术患者2133例,腹腔镜手术患者17213例。腹腔镜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0.43%(74/17213)。胸腔镜患者术后VTE的发病率为1.22%(26/2133),其中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占34.62%(9/26),肺血栓栓塞症(PTE)占65.38%(17/26);与非VTE患者比较,发生VTE患者年龄更高[65(60,73)和54(43,62)岁,P<0.001],BMI更大[25.46(24.61,28.67)和23.83(21.51,26.03)kg/m2,P<0.001],恶性肿瘤发生率更高[22(84.62%)和1203(57.10%),P=0.005]、手术时间[165(119,214)和95(67,134)min,P<0.001]及住院时间[10(8,18)和6(4,7)d,P<0.001]更长;将胸腔镜手术患者分为<60岁、60~<65岁、65~<70岁、≥70岁组,术后VTE发病率分别为0.43%(6/1391)、1.75%(6/342)、2.12%(5/236)、5.49%(9/164);胸腔镜手术患者年龄≥65岁(OR=2.917,95%CI 1.253~6.788;P=0.013),BMI>25kg/m2(OR=2.484,95%CI 1.089~5.667,P=0.031),手术时间≥120min(OR=4.683,95%CI 1.762~12.241,P=0.002)是胸腔镜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65岁、BMI≤25kg/m2、手术时间<120min的患者相比,年龄≥65岁[9/164(5.49%)和17/1969(0.86%),P<0.001]、BMI>25kg/m2[15/757(1.98%)和11/1376(0.80%),P=0.012]、手术时间≥120min[2.86%(20/699)和0.42%(6/1434),P<0.001]的患者胸腔镜术后30d内VTE发病率更高。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胸腔镜术后VTE发病风险高于腹腔镜手术,VTE发病率随患者年龄上升而上升,年龄≥65岁、BMI>25kg/m2及手术时长≥120min是胸腔镜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