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67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8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适用范围及疗效。方法 3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破口。结果所有患者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原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用CTA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2例出现新破口,36例真腔均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2例假腔消失,其余假腔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假腔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9年7月1 278例急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胆囊炎47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720例,坏疽性胆囊炎87例。合并胆囊颈部结石嵌顿823例,胆囊管结石嵌顿15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48 h内96例,48~72 h 799例,72 h 383例。结果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80 mL。术后早期出现发热(38.0~39.5℃)375例;一过性黄疸108例;胆瘘17例。无中转手术、胆管损伤和手术死亡者。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手术难度大,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但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手术经验完全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胆囊炎不是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5例(Toupet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5例(Nissen式3例,Toupet式22例),腹腔镜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5 min.术后平均住院6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胆肠吻合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2年间收治的50例接受胆肠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传统的胆肠吻合术后处理外,对照组于术后给予维生素C,而观察组则给予UDCA。比较两组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
结果:观察组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vs.32.0%)(P<0.05)。
结论:胆肠吻合术后应用UDCA安全,可显著降低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RCL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ECT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4 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20%~30%,表明胆囊有收缩和浓缩功能。手术时反复取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率。结果:完成LRCL33例,手术成功率91.7%(33/36),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 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2 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12个月,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为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结论: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保证;该术式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VEGF-C和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芯片(包括11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及MMP-9的表达。结果:VEGF-C和MMP-9在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7%和80.0%,明显高于两者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5.0%,10.0%)(P<0.05)。VEGF-C和MMP-9在Dukes C/D期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7%和88.9%,明显高于两者在Dukes A/B期大肠癌中的表达(73.2%,69.6%)(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53,P<0.05)。结论:VEGF-C和MMP-9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高表达提示大肠癌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3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Ia,Ib,Ic型39例和II型4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3例Ia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IVa型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囊肿完整切除、胆管成形、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1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V型1例行左肝内胆管囊肿切除术;2例癌变患者,其中1例行癌变囊肿切除、局部转移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囊肿切除、左肝内胆管肿瘤切除术。53例手术患者中获随访4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良性患者情况良好;2例癌变患者,1例术后生存2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26个月肿瘤复发,肝转移,再次手术行左半肝切除、S5(第V段肝脏)切除、肝肠吻合术,术后2个月出现肿瘤进展,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不同的临床分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氯化钆(GdCl3)预处理对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肿瘤抑制因子CYLD及NF-κB的影响,探讨CYLD在ANP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NP组,GdCl3预处理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GdCl3预处理组在造模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GdCl3(10 mg/kg)。术后6 h处死各组动物,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A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Ms中NF-κB及CYLD活性水平。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变化,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ANP组和GdCl3预处理组肺组织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但GdCl3预处理组病变程度轻与ANP组;ANP组肺组织的MPO活性,以及BALF的TNF-α,IL-1β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对照组,ANP组,GdCl3预处理组AMs核蛋白NF-κB的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8±0.06及0.11±0.04,3组AMs的CYLD的表达量分别为0.32±0.09,0.15±0.05和0.27±0.07。ANP组,GdCl3预处理组AMs中NF-κB与CYLD的表达活性均呈负相关(r=-0.708,r=-0.571,均P<0.05)。结论:ANP肺损伤中存在CYLD低表达和NF-κB活化,GdCl3预处理能通过增加CYLD表达,减少NF-κB活化,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例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例行LCBDE留置T管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残余结石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T管留置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相对留置T管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比较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对肝脏、小肠损伤的影响。 方法:大鼠采用CCl4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模型后行Higgins法70%肝切除。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法的不同分为A组(Pringle法);B组(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D组(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均为30 min。比较各组手术成功率,肝切除24 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及小肠病理改变。 结果:A、B、C、D组手术成功率各分别为90.9%(10/11)、76.9%(10/13)、80.3%(10/12)、76.9%(1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术后24 h存活率分别为3/10(30%)、10/10(100%)、9/10(90%)、10/10(100%),B、C、D组大鼠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A组肝组织、小肠黏膜明显损伤,除C组小肠黏膜损伤与A组类似外,其他各组肝组织损伤均较A组轻微,且小肠黏膜基本无损伤。 结论: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的手术安全性及肝损伤程度均优于Pringle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