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压力流率测定(pressure-flow study,PF-S)在女性膀胱流出道梗阻(female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F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访我科收治的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的FBOO患者54例,将手术治疗有效和效果显著作为反证术前FBOO诊断准确无误的依据,并将这部分患者组成FBOO组,以29例正常女性为对照,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PF-S的诊断价值.结果 PF-S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诊断阈值为及其敏感性(SEN)和特异性(SPE)分别为:最大尿流率(Qmax):AUC=0.823、Qmax≤15 ml/s(SEN=87%,SPE=81%);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AUC=0.826、PdetQmax≥28.5 cmH2O(SEN=76%,SPE=72%);A-G数:AUC=0.922、A-G数≥1.1(SEN=86%,SPE=86%).结论 女性患者PF-S指标为Qmax≤15 ml/s,PdetQmax≥28.5 cmH2O以及A-G数≥1.1时膀胱流出道梗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2.
P2X3受体在逼尿肌不稳定大鼠膀胱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通过建立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DI)大鼠模型,检测正常及DI大鼠逼尿肌组织中P2X3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2X3受体在大鼠DI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脓毒症病人氨基酸谱的变化。方法设立实验组(脓毒症组)厦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并观察其氨基酸谱的变化,分析两组病人的氨基酸谱,并测定脓毒症组病人的氮平衡及前白蛋白。结果20例脓毒症病人均处于负氮平衡,前白蛋白明显下降,脓毒症组病人的支链氨基(BCAA)、门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及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苏氨酸、蛋氨酸砭半胱氨酸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支链氨基酸的变化与APACHEⅡ评分、氮平衡及前白蛋白的变化呈正相关性。结论脓毒症病人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蛋白质合成减少,氨基酸代谢发生变化,支链氨基酸的变化与疾病预后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4.
进行性骨化肌炎病人氯胺酮麻醉一例报告方强山,马永德进行性骨化肌炎是罕见的横纹肌病,呈全身性横纹肌进行性骨化,我们使用氯胺酮麻醉,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岁,25ks,因脊柱僵直、下颌及四肢活动受限、全身包块入院。两肋处可拘到大小不均的肿块,腹直肌变硬,...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6.
目的从亚基基因表达方面探讨NMDA受体在微波辐照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辐照大鼠20min(SAR12.0W/kg),在辐照后0h、3h、12h、24h和3d时相点,大鼠腹腔麻醉断头,分离海马,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NMDA受体功能亚基NR1和调节亚基NR2A、NR2B、NR2C、NR2D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脑区NMDA受体功能亚基NR1和调节亚基NR2A、NR2C、NR2D基因表达异常。表现为功能亚基NR1mRNA表达在辐照后3h、24h、3d时相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1.1%(P<0.05)、14.2%(P<0.05)、30.3%(P<0.01);辐照后0h、3h、12h,NR2A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37.0%(P<0.01)、35.9%(P<0.05)、35.3%(P<0.05);NR2B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辐照后0h和24h,NR2C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4.3%(P<0.05)和27.1%(P<0.05);辐照后0h、12h、24h、3d,NR2D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升高67.9%(P<0.05)、45.7%(P<0.05)、49.7%(P<0.01)、75.4%(P<0.01)。结论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脑区NMDA受体结构组成发生改变,NMDA受体自身的复杂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受体介导的LT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7.
吴建浓  雷澍  方强 《江西医药》2006,41(8):535-538
目的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对脓毒性休克病人胃粘膜灌注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脓毒性休克病人.按照2004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中的复苏目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乳酸浓度(ABL)和局部二氧化碳压力差(Pg-aCO2),即胃粘膜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压力差。结果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后,Pg-aCO2从15.49mmHg降至11.72mmHg(P〈0.01),PAWP、CI、SVRI、DO2及ABL等指标升高(P〈0.01);Pg-aCO2与ABL呈显著正相关性(r=0.546,P〈0.05),而与CI、DO2、VO2无显著相关性;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前后。血清肌酐、PT、APTT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能改善脓毒性休克病人胃粘膜的灌注,对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司氏伯特绦虫人体感染在进行病原诊断时对节片的识别及我国发现该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方法:收集的节片进行活体观察和甲醛固定后观察,测量记录其形态以分析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结果:患者送检节片为数节至10余节甚至数十节相连,呈典型的宽远大于长的特点,在活体时由于虫体遇冷收缩可在一端呈双角状;固定标本每节片平均长0.1cm,宽0.68~1.10cm,外观即显著区别于其它绦虫。结论:司氏伯特绦虫感染者排出的节片因收缩而显著变形,固定后其形态在长宽比例上迥异于其它绦虫,掌握该特征并追溯流行病学线索对诊断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69.
Caspase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半胱氨酸酶-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过程能够有效地抑制Caspase的活性,阻止细胞凋亡.来源于病毒的CrmA,p35以及内源性的IAP分子能够抑制多种Caspase的活性,但缺乏特异性;而人工合成的针对不同Caspase底物结合区的多肽抑制剂则可特异地抑制相应的Caspase.这些新抑制剂的发现及研制将对攻克凋亡相关疾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