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对66例HF患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q检验表明,心功能IV级组的生活质量计分与Ⅲ级组,Ⅰ-Ⅱ级组间差异非常显(P<0.01),心功能Ⅲ组与Ⅰ-Ⅱ级组间差异不显(P>0.05)。结论:HF患心功能级别与其生活质量有明显关系,心功能越差,其生活质量越差(P<0.01)。  相似文献   
112.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内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简称非计划拔管 )是ICU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 3%~16 % [1 ,2 ] 。它可以是患者自行拔管 ,也可以是医疗护理中的意外拔除。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患者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我们回顾分析近年来发生的非计划拔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以寻求改善预后的措施。对象与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本医学院两附属医院收住ICU共 46 32例患者 ,其中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超过 48h的患者 16 5 6例。经口气管插管 15 82例 ,经鼻插管 74例。记录非计划拔…  相似文献   
113.
胸部穿透性损伤解剖评分重伤值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部损伤(PTT)创伤评分指标预测生死结局的效果,界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穿透伤指数(PTI)的重伤值,对PTI和ISS进行比较。 方法 295例PTT分为生存组286例和死亡组9例,以胸AIS、ISS和PTI作为评分指标进行创伤评分,比较两组创伤评分和院前时间的差别。对全组ISS、PTI与死亡率的关系分组段分析,将PTI和ISS进行比较。 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创伤评分和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SS值在20~25组段死亡率为14.81%,PTI值在16~19组段死亡率为7.14%,两者分别与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I与ISS有线性正相关关系(r=0.74,P<0.001),PTI的区别度明显大于ISS,PTI的死亡误判率低于ISS。 结论 建议增加院前时间作为创伤评分指标,ISS和PTI重伤值界定分别为≥20和≥16,评价PTT以PTI优于ISS。  相似文献   
114.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5.
管胃和全胃重建食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胃和全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建食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随机分组采用管胃和全胃各120例重建食管行食管癌切除术,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经上腹右胸后外切口径路(Ivor Lewis),胸上段癌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径路.从胃底沿胃小弯至胃窦部距大弯侧4~5cm用切割缝合器缝合切除贲门和胃小弯后制作成管胃,术中测量全胃和管胃的长度.,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胃液引流量、胸液引流量;观察肺炎、吻合口狭窄、胃痿、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进食后的饱胀感和每天的食量,多普勒超声测定胃排空时间.结果:管胃组胃平均延长5~7cm,手术时间、出血和输血未增加,吻合口瘘无明显增加,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比全胃组明显减少,彩色多普勒测定的结果表明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未出现胃潴留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的食量,管胃组0.8kg,全胃组0.6kg,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全胃组气紧.结论:管胃重建食管癌切除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未增加吻合口瘘,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每天的进食量增加,减少了胸胃综合征和反流,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无胸闷气紧;可以切除胃小弯淋巴组织,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管胃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全胃组少,特别是胃排空障碍和反流发生率比全胃移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检测肾组织NF—κB的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和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组和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且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肾组织NF—κ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肾组织NF—κ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黄芪与牛磺酸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层得血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两组,30例采用黄芪与牛磺酸治疗,20例对照组采用极化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及治疗3月后抽血测定血红细胞SOD及血MDA,结果:治疗后血SOD上升,MDA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黄芪与牛磺酸联用可有效清除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体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破碎细菌的研究。破碎细菌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病毒学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激光手段进行破碎细菌,方法简便,破碎率高。本文详述应用四种不同激光器,配合某种装置,使破碎率最高可达到90%。文中对激光破碎细菌的机理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56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分析手术时间、结石排净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4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移位至肾盂,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6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2.3±18.4)min,术后住院时间(4.6±2.8)d。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肉眼血尿,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术后48例有不同程度发热,无感染性休克,选用敏感性抗生素后治愈。24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患者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92.2%(226/245),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99.6%(244/24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0.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