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0篇 |
内科学 | 82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4篇 |
综合类 | 207篇 |
预防医学 | 64篇 |
药学 | 1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管胃和全胃重建食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胃和全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建食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随机分组采用管胃和全胃各120例重建食管行食管癌切除术,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经上腹右胸后外切口径路(Ivor Lewis),胸上段癌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径路.从胃底沿胃小弯至胃窦部距大弯侧4~5cm用切割缝合器缝合切除贲门和胃小弯后制作成管胃,术中测量全胃和管胃的长度.,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胃液引流量、胸液引流量;观察肺炎、吻合口狭窄、胃痿、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进食后的饱胀感和每天的食量,多普勒超声测定胃排空时间.结果:管胃组胃平均延长5~7cm,手术时间、出血和输血未增加,吻合口瘘无明显增加,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比全胃组明显减少,彩色多普勒测定的结果表明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未出现胃潴留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的食量,管胃组0.8kg,全胃组0.6kg,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全胃组气紧.结论:管胃重建食管癌切除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未增加吻合口瘘,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每天的进食量增加,减少了胸胃综合征和反流,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无胸闷气紧;可以切除胃小弯淋巴组织,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管胃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全胃组少,特别是胃排空障碍和反流发生率比全胃移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外科术后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2例确诊有微生物感染(病例组)及66例无感染(对照组)的外科手术后呼吸机脱机困难而转入ICU的危重患者的应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外科术后危重患者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VAP的发病率为40.0%,ICU病死率是26.6%。单因素分析提示昏迷、高位颈髓损伤、先前使用抗生素、留置胃管、再次气管插管、抑酸剂、肠外营养是VAP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昏迷(GCS〈6)、高位颈髓损伤、先前使用抗生素、留置胃管的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422(2.546~116.20)、11.548(2.511~58.560)、11.239(2.705~76.288)、14.336(2.106~101.389)。结论 昏迷(GCS〈6)、高位颈髓损伤、先前使用抗生素、留置胃管是外科术后危重患者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论性骚扰——性骚扰问题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国内媒体开始出现有关以性骚扰为案由提起诉讼的热门报道。性骚扰事件早已有之,而且发生率相当高,为何时至今日才有人提起诉讼并成为热门话题呢?这首先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性权利意识正在大大地增强,懂得了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 相似文献
104.
脓毒症的相关指标--内毒素和前降钙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也是引起脓毒症的重要条件;而前降钙素(PCT)对于诊断脓毒症和鉴别感染的严重程度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内毒素、脓毒症和前降钙素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5.
机械通气是ICU的重要治疗措施,适当的镇静治疗对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目前对机械通气患者通常使用药物镇静方法,这些药物有一定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对于循环影响很大等,祖国医学电针刺激可产生积极镇静或者镇痛的作用,但应用药针联合的相关报道较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应用针灸体外循环的镇静机械通气的患者的研究验证电针使用的价值,并寻求更好的镇静评估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以客观评估条件下针灸镇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组织核因子-KB(NF-KB)的活性、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6 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检测肾组织NF-KB的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和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 h时点,B组和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且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7.
胸部穿透性损伤解剖评分重伤值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部损伤(PTT)创伤评分指标预测生死结局的效果,界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穿透伤指数(PTI)的重伤值,对PTI和ISS进行比较。 方法 295例PTT分为生存组286例和死亡组9例,以胸AIS、ISS和PTI作为评分指标进行创伤评分,比较两组创伤评分和院前时间的差别。对全组ISS、PTI与死亡率的关系分组段分析,将PTI和ISS进行比较。 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创伤评分和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SS值在20~25组段死亡率为14.81%,PTI值在16~19组段死亡率为7.14%,两者分别与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I与ISS有线性正相关关系(r=0.74,P<0.001),PTI的区别度明显大于ISS,PTI的死亡误判率低于ISS。 结论 建议增加院前时间作为创伤评分指标,ISS和PTI重伤值界定分别为≥20和≥16,评价PTT以PTI优于ISS。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生IFN-γ、IL-4的水平,探讨T细胞亚群在感染免疫中的调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T细胞亚群比例和IFN-γ/IL-4水平;用Cellquest软件或WinMDI2.8软件数据分析。结果:猪囊尾蚴病患者T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较正常人升高(P<0.01),CD4+/CD8+比值亦较正常人升高(P<0.01);PBMC中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与正常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CD3+、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9名急性期间日疟患者(间日疟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FN-γ IL-17水平。结果:间日疟组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18.86±6.77)pg/ml和(41.46±21.0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9±8.78)pg/ml和(25.23±11.83)pg/ml(P〈0.01)。结论:间日疟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10.
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以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可行性。方法 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作为种子细胞与自制胶原膜体外联合培养并行裸鼠体内移植,通过对复合物扫描电镜、HE染色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了解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2h后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上贴附生长,复合物移植体内20d后,移行上皮细胞分化成层,层厚1~5层。结论 该方法获取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良好种子细胞,与胶原膜构建的复合物在体内形成了尿道类似物,有望成为替代尿道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