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概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及其来源,基质金属蛋白酶分类、结构、调节、共同特征,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2.
Lǒffler氏心内膜炎又名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病,是指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侵及心脏内膜及心肌所致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增生。本病1936年由Loffler氏首先报告,属限制性心肌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肌病专题小组将其归类于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心肌疾病。  相似文献   
103.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回顾方卫华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内科(518001)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可概括为二方面,即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虽然近年来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但绝大部分病人仍然是依赖药物治疗为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以前、7...  相似文献   
104.
非开胸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成功一例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衣为民,刘幼文,计乐群,彭长农,方卫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孙瑞龙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发作晕厥25天于1994年1月24日入院。患者于199...  相似文献   
105.
心律失常的急症及紧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卫华 《中级医刊》1991,26(4):13-14
  相似文献   
106.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血压呈现 2 4h动态变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取决于 2 4h平均血压水平 ,血压的晨峰现象 ,夜间血压是否为勺形曲线以及血压变异性等诸多因素。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作为评价这些指标的可靠性依据。“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是针对人体的时间生物学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或通过特定的给药技术 ,使给药时间与疾病发生的节律相一致 ,从而达到优化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1] 。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单盲选择 2 2例 ,均为我院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DNA测定的意义,以期发现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1-12/2003-12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45例,男88例,女57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DNA。结果:本组患者肺炎衣原体DNA阳性48例,阳性率33.1%,其中男性88例,阳性30例,阳性率为34.1%,女性57例,阳性17例,阳性率为29.8%,男女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肺炎衣原体DNA,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硬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55例病例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早期定义为术后1个月内。统计学方法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男45例,女10例。年龄39-82岁,平均(64±11)岁。平均总手术时间(含尿流改道时间)(351±82)min。平均术中输血(不含血浆)(550±450)ml。22例(40.0%)发生26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14种(25.0%),次要并发症12种(21.0%)。肠梗阻、切口感染和术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2±12)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症是预测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31)。结论全膀胱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合并症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和有效处理全膀胱切除术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9.
多种血管性病变可发生于腹部,特别是文献对小肠缺血性病变多有报道.本文笔者收集3例手术及随访证实了的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CT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3例,包括肝总动脉瘤、肝血管畸形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形成1例.例1,男,73岁.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证实.腹主动脉及左髂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0.
方卫华 《吉林医学》2012,33(16):3404-340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表现。结果:扭转的卵巢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混合性肿块。1例为单房囊肿,6例为多房囊肿,3例密度不均,伴钙化、脂肪影。肿瘤囊壁边缘光滑或稍毛糙,连于肿瘤扭转蒂的一侧囊壁增厚,扭转蒂增粗、扭曲,形成连于肿瘤的假性肿块影,本组5例典型的与肿瘤形成双肿块影。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蒂扭转肿瘤的CT特征,对卵巢肿瘤蒂扭转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