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81.
带血管蒂桥式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血管蒂桥式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陈茂松*程国良*方光荣*杨志贤*自1986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带血管蒂的桥式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2例,经4年以上随访,足跟负重行走正常,感觉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例...  相似文献   
82.
1986~1991年,我们应用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根据病员的伤情与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对侧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桥式交叉岛状皮瓣和同足岛状皮瓣逆行、顺行转移,手术全部成功。获得随访者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实践表明,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供区。本文对该皮瓣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受区准备、皮瓣设计与切取,供区与术后处理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我院2004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伤口扩创、假性动脉瘤摘除、股动脉修复后行对侧胸脐皮瓣转移填塞、闭合空腔创面的方法治疗4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49例,其中男44例,女5例,年龄19~ 53岁,平均28岁,所有患者均有吸毒及局部不洁注射史,吸毒时间5~ 15年;发病时间5~30d,平均9d,右侧37例,左侧12例.  相似文献   
84.
手指的功能活动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带动关节运动来完成的,因此,手部关节在手功能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节损伤在手外科临床中发生率较高,成为影响手功能的重要因素,并已有多种治疗措施[1-4].目前手部关节损伤的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人工关节植入和足部自体小关节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85.
小儿足趾移植的拇手指再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6.
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与肌皮支恒定吻合,供养前臂背侧较大区域皮肤的解剖学基础,形成前臂背侧桡侧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骨间前动脉桡侧皮支皮瓣具有切取简便,血供可靠,创伤小的特点,是临床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介绍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临床分型与用不同皮瓣覆盖虎口挛缩处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虎口挛缩的病理机制分为5种类型。Ⅰ型拇指指蹼皮肤无挛缩而拇内收肌群挛缩。Ⅱ型拇指指蹼仅有皮肤挛缩。Ⅲ型皮肤挛缩及拇内收肌群挛缩。Ⅳ型皮肤、拇内收肌群挛缩伴拇外展功能严重障碍。Ⅴ型软组织挛缩合并骨、关节损伤。针对不同类型在充分解除其挛缩因素后,为69例采用8种皮瓣转位或游离移植重建拇指指蹼。对合并拇内收肌群挛缩、拇外展功能障碍及骨、关节损伤患者,一期同时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或矫形手术。结果67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经3至24个月(平均7.5个月)的随访,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85.5%。结论采用皮瓣转位或游离移植是修复严重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索小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与成人的区别.使该技术在小儿中得到更合理的应用。方法时24例30指小儿足趾移植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过3年半~15年的随访,记录每人的功能情况。结果 再造指外形发育良好,感觉灵敏,26指对指功能优良,22指抓握力量接近正常,供足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4岁左右是小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合适年龄,鞭炮炸伤是小儿拇手指缺损的主要伤因,其手术、术后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手指小组织块离断后再植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指不同部位小组织块离断20例26指,采用血管直接吻合、桥接吻合、动脉静脉化、静脉动脉化等多种血运重建方式进行原位再植.结果 再植组织块完全成活25指,部分坏死1指,经过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再植指屈伸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对手指不同部位小组织块离断,采用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原位再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方法.方法 自2002年至今,对手指缺损采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伴有指腹、指体、指甲畸形的65例77指,联合应用骨、肌腱、局部皮瓣等显微外科方法,整形再造指的外形.结果 术后再造指外形都得到一定的纠正,再造指外形满意,功能改善.术后再造指感觉无影响.结论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指腹、指体、指甲的外形畸形,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整形能改善其外形和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correcting malformation of reconstructed fingers in toe-to-hand transfer. Methods In a series of 77 reconstructed fingers in 65 cases of second toe-to-hand transfer since 2002,deformities of finger pulp,shaft or fingernail were present. Plastic interventions included inserting local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adjusting the bone and tendon of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s with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Results The deformities were corrected and outward appearance was improved. Function of the fingers was improved while the sensation was not compromised. Conclusion Plastic intervention using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to correct malformation of finger pulp,body and fingernail can improve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reconstructed fing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