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我院施行了16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肝右静脉的重建,右肝下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等改进。结果全组供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前2例受者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因发生小肝综合征,死于肝功进行性恶化。后14例受者中发生并发症5例: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死于MODS。14例中除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外,其中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者重量比(GRWR)为0.72%~1.15%,11例<1.0%,其中2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采用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是指肝内、外胆管单独或联合先天性发育异常。好发于胆总管,发病率不高,女性约为男性的4倍,多在小儿阶段得到诊治[1]。成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治有一定特殊性。我科1995-2005年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48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其中女34例,男1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2岁。病程0.25~47年,平均12.4年。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39例,黄疸10例,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兼有者4例。合并慢性胆囊炎41例,反复胆管炎16例,胆囊结石12例,胆总管结石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例,癌变1…  相似文献   
93.
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总结7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7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仅有1例(1.4%)于肝动脉吻合口旁发生假性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成功,并保留了移植肝的动脉血液供应;全部病例随访3~43个月,住院期间死亡6例,随访期内死亡6例,总的1、3年累积存活率均为83.3%,没有病例死于肝动脉并发症。结论供、受者的血管变异情况和质量以及肝动脉重建技术,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4.
终末期肝病患者切脾与否对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为5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其中16例术前已切除脾脏(既往切脾组),9例肝移植的同时切除脾脏(术中切脾组),27例保留脾脏(保留脾脏组),比较三个组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的变化。结果既往切脾组肝移植前有2例(12.5%)存在门静脉栓塞,术中切脾组有1例(11.1%)术后发生门静脉栓塞。既往切脾组术前血小板数明显高于术中切脾组和保留脾脏组(P<0.05);术后第1、3天,既往切脾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保留脾脏组(P<0.05);术后第5天,术中切脾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保留脾脏组(P< 0.05);术后第7、14、30天,三组间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切脾与否对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是短暂的,原则上肝移植同期不行脾切除。  相似文献   
95.
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年多来所施行的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良性疾病50例(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化34例);恶性疾病22例(其中HCC1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次,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4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2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瘘6例,肺部感染21例,肠道真菌感染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随访2~41个月,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6例,随访期死亡6例,目前生存60例,总生存率为83.33%,存活超过1年者32例,最长已3年5个月。结论 ①术中技术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应用;②采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③加强术后感染预防与治疗;④加强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⑤预防肿瘤复发的系列措施,是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50例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用临床与系列肝穿刺活检相对比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0例肝移植术后 3个月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血总胆红素 ( μmol/L)的变化曲线形如一个倒“S”型 ,1周内血胆红素皆逐渐升高 ( 12 7.19± 113 .15 ) ,2周内达高峰 ( 135 .45± 12 4.16 ) ,3周始下降 ,4周时平均为 73 .10± 49.5 2 ,至术后 12周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2 9.8± 37.5 6 ) ,与镜下肝细胞形态修复过程相一致。术前高胆红素血症 ( 10例 ,2 0 % )、保存损伤 (含缺血再灌注损伤共 44例 ,88% )、急性排斥反应 ( 13例 ,2 6 % )及胆漏 ( 4例 ,8% )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 4个主要原因 ,其血总胆红素变化趋势曲线相近 ,无原因特征性曲线。 5 0例肝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 ,受者围手术期及移植物生存率为 90 .6 % ,1年生存率约为 80 %。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 10 0 %。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四大原因分别为 :保存损伤、排斥反应、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及胆道并发症。针对其原因 ,进行综合处理 ,常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62岁,因右上腹隐痛伴乏力,消瘦1个月余,CT提示“肝占位”入院。查体:T36.2℃,BP 150/100 mmHg(1mmHg=0.133 kPa),神智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坦、柔软,腹部无压痛,未触及肝脏及腹部包块,肝区有轻微叩击痛。  相似文献   
98.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七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较为罕见,临床上易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1970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结核,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40岁,平均31.6岁.病程1~6个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与环氧合酶-2(COX-2)表达规律,为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绀化法检测40例HCC患者肝癌、癌旁及硬化组织中SSTR 1~5亚型mRNA及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3种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结果 肝癌、癌旁及硬化组织中SSTR 1~5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87.5%、90.0%~97.5%和60.0%~92.5%,SSTR 1~5蛋白表达量(吸光度值)分别为5.93~10.13、23.57~32.56和1.93~5.15;COX-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38±0.014、0.199士0.032和0.256±0.038.从硬化组织到癌旁组织,SSTR1~5与COX-2表达量呈直线负相关(P<0.05);从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SSTR 1~5与COX-2表达量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 癌前病变期及HCC早期可能是接受SSTA及COX-2抑制剂协同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0.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期间共收治肝包虫病患者402例,其中271例行外科治疗。在271例行外科治疗的患者中包括肝囊型包虫病195例,肝泡型包虫病76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内囊摘除术或附加外囊次全切除术80例,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109例,行姑息性治疗6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姑息性切除术7例,行肝脏切除术54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12例,行自体肝移植术3例。结果 1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行内囊摘除术或附加外囊次全切除术的血浆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8.6±2.7)d、21.2%(17/80)及15.0%(12/80),均明显高于行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者〔(5.4±0.6)d、7.3%(8/109)及0.9%(1/109),均P0.05〕。2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行肝脏切除术的血浆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9±0.7)d及1.8%(1/54),均明显低于姑息性切除术者〔(9.7±1.4)d及57.1%(4/7),均P0.01〕。肝移植术后12例完全康复、3例早期死亡。结论对于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脏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应该作为首选;姑息性治疗的开展能够改善不能实行手术患者的症状。对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切除术应该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姑息性切除术只能用于缓解症状及体征,延缓疾病进展;肝移植术能够作为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