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问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96)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60.0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54.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2.
53.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特点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防治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肝癌肝移植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肝癌肝移植连续病例81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排除住院期死亡6例,定期随访,非肿瘤复发死亡5例、失访1例,余69例随访3~22月,依据随访期间是否有复发分为复发组(n=33)和未复发组(n=36),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复发危险因素总结复发特点。结果复发组较未复发组年龄小、肿瘤数目多、最大肿瘤直径大。术前AFP水平>400 ng/mL、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Ⅲ~Ⅳ期、血管侵犯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是短期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首先复发部位较多见于肝外,大肝癌分期差、多伴血管侵犯,复发时间较短。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易使肿瘤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hepatic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ugust 2007, thirty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hepatitis B cirrhosis underwent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iarization. The PVPG (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was measured by inductor continually during operation. The HAF (hepatic artery flow), PVF (portal venours flow) and hepatic arterial RI(resistant index) were measured with Doppler sonography. The EHBF(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and ICGR15 (indocyanine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indocyaninegreen clearanc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PVPG after laparotomy (19±4) mm Hg, ligating the splenic artery(14±4) mm Hg, splenectomy(14±3)mm Hg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12±4) mm Hg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The PVF decreased [from (42±14) ml/s to (16±8) ml/s] and HAF increased in compens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EHBF increased [from (0.48±0.10) L/min to (0.56±0.10) L/min], and the ICGR15 decreased (from 23%±8% to 18%±4%)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the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improves at least in a short term notwithstanding the decrease of PVPG and PVF.  相似文献   
55.
活体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炎合并胃毛霉菌感染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8岁,体重60kg,因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后出现肝性脑病表现而转入我院肝炎科。入院第2d,出现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肾功能不全,入院第3d行急诊亲体活体肝移植。因术中患者胃管引流出大量暗红色胃液而进行剖胃探查,发现胃窦部一巨大溃疡,溃疡直径7cm,呈不规则椭圆形,周围黏膜呈堤样隆起,较光滑,切面灰白且湿润,底较深,覆以厚层污苔,底部质较硬,肉眼观察很似溃疡型胃癌。行远半胃大部切除,约占总体积的75%。术后给予FK506+骁悉+激素的联合抗排斥方案。标本经病理检查提示:胃侵袭性毛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56.
作者报告了肝胆胰外科中不常见的胆总管引流白胆汁14例和术后不寻常大出血2例,指出这些不常见表现实际上为肝功能不全的反映,当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还就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方式和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是其根本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7.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各种方式及其适应征和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到2004年外科治疗的肝包虫病人37例,对其临床症状、影象学表现和手术方式进行分类,加以比较。结果:肝包虫病人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前后抗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方式有单纯内囊摘除术、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移植血管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间LDLT患者,用大隐静脉重建肝Ⅴ、Ⅷ段肝中静脉粗大属支,及右肝下静脉,用大隐静脉补片修补供体门静脉损伤.狭窄以及肝动脉搭桥。结果利用大隐静咏重建Ⅴ、Ⅷ段肝中静脉粗大属支和右肝下静脉流出道20例,其总的重建率76.9%(20/26),其中重建一支静脉15例,重建两支静脉5例。重建引流的模式和病例数如下:Ⅴ53例,Ⅴ82例,Ⅴ5和Ⅴ83例,V5和右肝下静脉1例,Ⅴ8和右肝下静脉1例,右肝下静脉10例。肝动脉搭桥率11.5%(3/26),肝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大隐静脉搭桥2例,肝动脉与肝动脉间夫隐静脉搭桥1例。供体门静脉补片1例。所有病例术中和术后随访2~48月,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血栓,血流通畅。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在LDLT术中重建Ⅴ5、Ⅴ8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和肝动脉搭桥,能有效预防小肝综合征和动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供体和肝病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是否相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9~2010年期间的连续病例,包括40例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肝供体(活体肝移植供体组,简称LDLT-D组)及80例因肝病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其中40例为无肝硬变的肝病患者(无肝硬变肝病组,简称LD-NC组)及40例伴肝硬变的肝病患者(肝硬变肝病组,简称LD-WC组)。分析3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和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特征相似。LDLT-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LD-NC组多〔(765±411)mL比(584±242)mL,P=0.008〕,与LD-WC组〔(666±224)mL〕接近(P=0.136),但3组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相近(P=0.108)。术后第1天和第3天,LDLT-D组患者的TB和INR水平高于LD-NC组和LD-WC组(P〈0.05),LD-WC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高于LDLT-D组和LD-NC组(P〈0.05)。LDLT-D组、LD-NC组及LD-WC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0.0%(12/40)、27.5%(11/40)和37.5%(15/40),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6),但LD-WC组的ClavienⅢ级并发症发生率〔27.5%(11/40)〕高于LDLT-D组〔7.5%(3/40)〕及LD-NC组〔10.0%(4/40)〕,P=0.024。结论在右半肝切除术后早期阶段,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功能损害更重;活体肝移植供体、无肝硬变的肝病患者和伴肝硬变的肝病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伴肝硬变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活体肝移植供体及无肝硬变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 31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319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中,82例(6.2%)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其中表浅切口感染37例(2.8%),深部切口感染16例(1.2%),器官/腔隙感染29例(2.2%)。围术期空腹血糖>6.1mmol/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切除范围明显影响手术部位感染(P<0.05),以及器官/腔隙感染(P<0.05)。手术部位感染明显影响住院时间(P<0.05)和围术期病死率(P=0.021)。结论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胆漏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切除范围明显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影响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围术期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