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1.
目的了解肝细胞肝癌肝移植标准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有关肝细胞肝癌肝移植标准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自1996年Mazzaferro等提出肝癌肝移植的米兰标准以来,全球许多移植中心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较米兰标准对患者的要求有所放宽。这些标准对米兰标准的扩大主要体现在:①对肿瘤大小放宽;②淡化肿瘤个数的要求;③加入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④考虑机体的免疫状态。但这些标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尽管目前存在众多的肝癌肝移植标准,但是仍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供体在切肝术后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中,52例供体有4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其余供体乙肝标志物全为阴性.有2例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50例供体均接受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比较术前HBcAb阳性和阴性两组供体肝功能指标,动态观察术后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情况、残肝再生情况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供体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残肝再生速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标志物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无变化.结论 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供体的健康成人作为活体肝移植供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行OLT治疗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各37例的围手术期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除术前PT、APTT,术后第5d PLT、FIB和术后第7d F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段2组患者的PLT、PT、APTT及FI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损害更为严重;OLT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但并非完全同步。结论进展性慢性肝病与重症肝炎患者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显著,应注意监测及处理,但术后2组间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X)是目前解决供肝短缺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LDLTX术中为保证移植肝有良好的静脉流出道,许多情况下需用血管移植物重建移植肝的部分肝段静脉;20世纪70至80年代就有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在肝移植中使用的报道,主要用于尸体供肝的动脉重建,随后血管移植物越来越多地用于肝移植的血管重建,同时也有相应的研究报道[1-4].我中心在一部分活体肝移植的肝静脉重建中采用了冷藏保存的同种异体动脉移植物,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常温下连续阻断半肝血流60min行不规则肝切除术对乙肝肝硬变患者剩余肝脏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华西医院施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232例乙肝肝硬变伴有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半肝血流阻断时间将患者分成3组:〈60min组、60~90min组和〉90min组;分析3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肝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AST、ALT、PT和总胆红素水平在术后第1和3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于术后第7d则明显下降并接近术前水平;白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在术后第1d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后第3和7d则明显升高并接近术前水平。〉90min组的住院时间、ALT和AST水平均高于〈60min组和60~90min组(P〈0.05),而后2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乙肝肝硬变不规则肝切除术中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当半肝血流阻断时间〉90min时,使用该方法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R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999年2月-2005年6月我院实施的260例肝移植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CRS发生率为9.2%,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病原体;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可疑CRS拔除导管后体温不降,又未发现其他感染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脾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病人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大三阳乙肝病人肝移植后在LAM或(和)HBIG预防下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乙肝复发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复发及个体化治疗寻找切人点.方法 ELISA、HBV-DNA荧光定量、免疫组化定期检测术前术后各期血清及其供肝活检组织,回顾性观察55例大三阳病人随访中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69.14个月,共12例乙肝再感染/复发,LAM+HBIG组乙肝复发比率为4.8%(2/42),而LAM组为76.9%(10/13)(P=0.000).联合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1%、92.7%、92.7%;单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6.9%、69.2%、53.8%、46.2%(P=0.000);前者2年内乙肝复发率<3%,后者1、2、3、4年复发率分别为16.1%、41.3%、66.4%、66.4%(P=0.000).结论 HBIG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作为当前最佳的乙肝复发预防方案明显地降低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差及病毒的自身状态是中国肝移植后乙肝再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毒自身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例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平稳,痊愈出院。2例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因并发上消化道应激穿孔、出血和切口感染自动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择期手术的风险较急诊手术者低,与非肝移植行类似手术者相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影像学检查在活体供肝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活体供肝评估中影像学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术前CT和MRI可准确评估肝脏体积与粗略评估肝脏大泡型脂肪变性情况;CT血管成像可显示供肝肝动脉、门静脉与肝静脉的解剖结构,术中胆管造影可显示胆管系统的解剖变异。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活体供肝评估中的多个环节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