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CBCT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20例,处于正畸治疗排齐整平阶段,平均6个月。应用CBCT自行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行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评价。结果: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密度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2),牙槽骨高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74)。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观察者间的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值,一致性检验结果示组内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CBCT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自行设计的定点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前颌骨矫正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口内固定矫治器,排齐双侧唇腭裂紊乱的上颌牙弓,减少裂隙宽度,内收前突的前颌骨。应用Lisson分析方法研究矫治结果。结果治疗后前突的前颌骨与侧方腭弓之间的距离明显减少,偏斜的前颌骨回到正中,紊乱的侧方腭弓排列到接近正常的位置。结论双侧唇腭裂患者进行术前快速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种植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内收前牙的量,以及牙槽骨改建的程度.方法:26例正畸治疗患者,上牙槽骨前突,UD-SN角、Ul-SN角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轻度拥挤,正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分为实验组(种植支抗)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25岁);对照组(传统强支抗)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18~30岁(平均21岁).正畸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测量前后牙及牙槽骨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牙内收量2组比较.种植支抗组显著大于传统强支抗组,牙槽骨改建的变化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前牙内收时垂直方向的变化,种植支抗组无变化,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伸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磨牙近中移动,种植支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移动量无统计学意义.而传统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在近中移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中种植支抗辅助治疗牙槽骨前突和内收前牙,可获得最大程度的前牙内收;支抗牙近中移动量微小;相应的牙槽骨改建变化在种植支抗组与传统支抗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和21基因突变指导进展期肺腺癌的靶向治疗。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如皋港分院(本院)肿瘤科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科采用靶向治疗的60例进展期肺腺癌患者作为腺癌组,其中本院20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40例;另选择同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血浆EGFR突变检测显示,腺癌组EGFR突变检出率整体(46.67%,28/60)高于健康组(1.67%,1/60);腺癌组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检出率(30.00%,18/60)高于健康组(1.67%,1/60);腺癌组EGFR外显子21缺失突变检出率(16.67%,10/60)高于健康组(0);腺癌组野生型占比(53.33%,32/60)低于健康组(98.3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显突变患者靶向治疗后肿瘤直径为(2.76±1.03)cm,小于野生型患者的(4.52±1....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早期移动牙进入牵引成骨新骨区后,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的改建情况,探讨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选择9只Beagle犬,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实验组以犬的一侧下颌行牵引成骨术,待牵引完成后即刻远中移动第三前磨牙(P3),对照组拔除下颌第四前磨牙后远中移动P3,每周测量牙移动距离.分别于牙移动1、2、4周取材,通过HE染色及荧光双标记法观察张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实验组牙移动速度(1.055±0.054) mm/周,明显快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动牙的张力侧牙周膜显著增宽,细胞成分丰富,有明显新骨生成;牙槽骨骨矿化沉积率平均为2.593 μm/d,显著快于对照组(1.567 μm/d).结论:牵引成骨新骨区牙快速移动可能与移动牙张力侧成骨细胞出现早,分布广及牙槽骨矿化沉积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6.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7.
下颌骨牵引成骨区即刻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后在新骨区即刻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行为及牙移动规律。方法:选择4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2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引成骨区;另外2只犬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后3个月,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实验中,每周加力1次拍摄X线片,并记录牙移动速率。牙移动8周后,观察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特点。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牙借助自制的持续加力装置移动进入牵引成骨区,实验牙未产生倾斜,牙无明显松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实验组牙移动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组组织学观察发现,牙槽骨和牙周膜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牵引成骨区的新生骨质中,牙可以快速而平稳地移动。  相似文献   
98.
颌骨畸形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正颌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SSOS)对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术后3个月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值和术前正畸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1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测量值和术前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绝对值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因素:术前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差异;术中多因素影响达不到模型外科要求而导致差异;术后骨块细微回复而导致差异。结论 术前精确的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术中严格按照模型外科的数据准确操作,术后骨块稳定的固定,术前术后辅以适当的正畸治疗是取得完善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不同拔牙正畸模式下,成人牙弓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40例拔牙正畸病例,分为G1组20例: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22岁;G2组20例:拔除四颗第二前磨牙,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24岁.用模型测量观察矫治前后牙弓长度及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用X线头影测量观察矫治前后切牙内收及...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