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β-TCP/HAP双相煅烧骨的制备及其在BMP-2基因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具有天然骨结构的β-磷酸三钙(β-TCP)/羟基磷灰石(HAP)双相可吸收煅烧骨(CB),并评价其在BMP-2基因给药中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载体的效果。方法 包括制备双相CB,行胶原表面涂层、X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并和BMP-2基因转染的BMSCs复合植入裸鼠皮下行诱导成骨试验和羊体内吸收时间的检测。X线衍射分析发现典型的HAP和β-TCP的双相波型。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孔径和孔隙率均与松质骨相似,胶原表面涂层后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优良。该CB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和合适的生物降解性。双相CB加Adv—hBMP—2转染的BMSCs能诱导裸鼠皮下大量骨痴形成,在BMP—2基因给药中是良好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结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日常活动能力和骨密度等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50~90岁,平均(68±15)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用BG100-A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联合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连续治疗至少6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和骨密度.结果 ①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月即开始下降,治疗后2月VAS评分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 治疗后1月治疗组ADL评分升高,治疗后2月ADL评分进一步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 治疗后1月治疗组骨密度即升高7.9%,治疗后2月治疗组骨密度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 脉冲电磁场可显著提高骨密度,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骨痛,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体外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 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 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 结果培养28 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 结论利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4.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群进入老龄状态,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患,主要表现为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1].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最适合剂量为0.1mg/(kg·d).  相似文献   
96.
介绍一种利用 X光片设计定制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的方法。采用圆弧和直线形成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外形轮廓。通常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匹配段尺寸公差要求并不严格 ,加工这种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可不采用数控加工中心。利用自编的程序成功地设计了三根股骨的假体。根据一个股骨标准数据库重建了这几根股骨的大致髓腔模型 ,这些模型被用来检验设计出的假体。设计出的假体被加工了出来 ,并分别植入股骨。结果表明该设计髋关节股骨侧假体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携带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重组腺病毒(Adv-h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透明质酸(HA)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兔桡骨干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兔骨髓行BMSCs培养及Adv-hBMP-2的体外转染,建立兔桡骨干1.5cm的缺损模型。20只兔(40侧)分4组(n=10):第1组注射Adv-hBMP-2转染细胞+HA组,第2组注射Adv-hBMP-2转染细胞组,第3组单纯注射HA组、第4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观察修复效果。结果(1)第1组,第12周8侧骨缺损中6侧完全愈合;第二组第12周8侧骨缺损中有3侧完全愈合;第3组和第4组,第12周骨缺损均未愈合。根据骨缺损内新生骨面积行X线疗效评分,各组依次为4.63±0.74、3.38±1.60、1.63±0.74、1.5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第1、2组,4 ̄8周时骨缺损内均有多量新生骨痂形成,12周时部分骨髓腔再通;第3、4组,4 ̄8周时骨缺损处为纤维组织填充,12周时骨缺损未愈合,两骨端硬化。新生骨小梁面积第1、2组分别为(16.25±3.49)mm2、(10.37±2.02)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第1组的最大压缩载荷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11.54±63.58)N和(113.36±56.47)MPa,第2组分别为(126.74±53.13)N和(98.91±63.36)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大压缩载荷与正常桡骨组之比:前者为75.86%,后者为45.45%。结论HA复合Adv-hBMP-2转染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以修复兔桡骨干骨缺损。  相似文献   
98.
随着组织工程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进,种子细胞在载体表面粘附及随后的功能变化成了研究的重点。作者就细胞在载体表面粘附的基础研究及通过改进材料选择、制备、生物力学性质及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来促进细胞粘附和功能发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制备理想组织工程骨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基于标准X线片的定制型股骨柄设计与加工的方法。方法开发设计假体的软件,其中包括X线片的扫描,股骨腔的获得,假体设计,匹配程度分析,以及绘制二维加工图。利用CAM技术,可以加工设计出所需要的假体。结果在普通机床上加工出股骨柄假体,临床反映股骨柄假体与患者股骨骨髓腔匹配较好。结论临床结果以及理论分析均表明本文介绍的设计与加工股骨柄假体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冻干同种异体骨的应力适应性,方法:56只兔双前肢尺骨中段分别进行同种异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并利用一简易外固定支架造成左侧移植骨承受的正常生理载荷和右侧承受的低载荷,分别在术后2,4,8,16周处死取材,对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查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骨移植后第4,8,16周,正常载荷侧界面间的四环素标记表面和骨矿化沉积率都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反映移植骨内部新骨爬行替代的参数,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内部的标记表面,皮质骨内部的矿化沉积率,到第16周,正常载荷侧都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在界面间或移植骨内部的吸收隐窝内,正常载荷侧I型胶原基因表达比低载荷侧更为明显。结论:正常生理载荷的刺激有利于早期宿主骨-冻干异体骨界面间的连接和异体骨内部新骨的爬行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