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 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T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损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镜下观察发现损伤呈现片状的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对线性裂纹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裂纹的数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去卵巢组明显地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弥散性损伤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去卵巢组的损伤骨表面的比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05);损伤面积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都有逐渐减少的倾向,其中损伤面积比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 在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骨上,植入物可产生更多的显微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显微损伤可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42.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工关节中远期使用寿命的无菌性松动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的诊断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和假体周围骨溶解影像学征象的患者并不困难.但对没有临床症状却也可能存在假体松动和骨溶解的患者.就需要更多灵敏而特异的标志物帮助建立诊断.影像学方法 可直观评估假体周围骨和软组织情况.确定骨溶解区域或炎症反应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而很多反映假体磨损或骨代谢的生化因子可间接提示磨损和假体周围骨溶解改变,这两方面研究均有助于确立诊断.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诊断相关研究,既可加深对假体松动的认识,又有助于指导及时的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的热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兔桡骨缺损模型,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一、材料与方法1.MSCs的分离、培养:选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兔抽取骨髓约4ml,离心、洗涤后,细胞成分以含10 ?S的DMEM培养,不贴壁的细胞经换液除去,贴壁细胞经增殖、传代,MSCs逐步纯化。2 .细胞—载体复合物的准备:另取兔松质骨,制成12mm×4mm×4mm的冻干松质骨块,作为载体。取第3代MSCs ,以无血清DMEM制成5×10 6cells/ml的细胞悬液,通过轻度负压使细胞随培养液渗入骨块内部,制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备…  相似文献   
44.
压缩植骨重建假体周围骨缺损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一个重大进展,同时达到了恢复功能及重建骨结构的目的。本文就该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5.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总结采用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4年以来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设计和研制的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在7所医院中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2~83岁,平均57.8岁。其中18例骨折发生于术后2周~10年,为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位于小转子至假体柄末端以远5cm区域内。另外3例为翻修病例,分别是术中骨折和长节段截骨。21例患者,除1例为“Z”形股骨截骨外,其余20例中Johannson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7例,均为完全骨折并有移位。术中将环抱器在冰水中降温至4~7℃,撑开环抱臂,于骨折复位后将环抱器体部置于张力侧,热敷后锯齿臂因记忆效应而收拢,紧抱股骨而获得牢固固定。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固定后骨折部稳定,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有4例术后进行了2周的皮肤牵引,术后2~4周可下床扶双拐行走。术后随访1~7年,平均4年,骨折无移位,均获良好愈合,功能恢复到术前状态。结论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安装方便,固定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随着金属一金属承载面及高度交联聚乙烯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沉寂近20年的髋关节表面成形术开始被重新考虑,现就此作一综述。一、历史回顾1923年Smith—Petersen将玻璃制成杯状置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首创了髋关节表面成形术。  相似文献   
47.
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及探讨MSC的抗原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S0(B7—1)和CD86(B7—2)的表达,测定淋巴细胞MSC混合反应的强度。结果 MSC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低表达CD86(B7—2),不表达CD80(B7—1),IFN-γ刺激48h后,MHCⅠ类抗原表达增加,MHCⅡ类抗原表达,CD80(B7—1)、CD86(B7—2)也均有表达。未分化的MSC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之后,不会引起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结论 未分化的MSC抗原性较弱,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48.
可吸收内固定器的炎性异物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异物反应是机体对所有内植物的自然反应。如果可吸收内植物的降解产物超出组织的清除能力,就可能发生炎性异物反应,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与感染性炎症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迟发性”和“无菌性”。降解速度快的PGA比降解速度慢的PLA的炎性反应发生率高,血运不佳的部位更易并发炎性反应。因此应权衡利弊,谨慎选择可吸收内植物。炎性反应可发生于内植物降解产物集聚的任何部位,如皮下软组织、骨和关节内等。治疗以及时引流为主。  相似文献   
49.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方案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它们或者抑制骨吸收、或者促进骨形成、或者发挥双向作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实验研究得出的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和方案加以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行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第3天开始复现根性疼痛症状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VAS评分下降(1.65±0.81),明显大于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1.2(P<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2个时间点VAS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均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手法是康复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良好治疗选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