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5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94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交锁性膝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有助于膝关节交锁性疾患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5月-2000年12月间的交锁性膝关节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锁性膝关节病变约占整个膝关节病变的10%,交锁原因有半月板损作、关节内游离体、游膜病变等,其交锁各有其特点。结论:最常见的膝关节交锁原因是半月板损伤,掌握交锁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9年6月至2007年5月,在THA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112例(117髋)。根据Saleh KJ的改良分型法,Ⅰ型缺损14髋、Ⅱ型缺损26髋、Ⅲ型缺损47髋、Ⅵ型缺损16髋、Ⅴ型缺损14髋。分别采用大直径非骨水泥假体臼、非骨水泥假体臼+松质颗粒植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和骨水泥假体臼+定制型假体+松质颗粒植骨,对不同类型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有松动,移植骨是否愈合。结果随访时间平均45(13~118)个月。除4髋因脱位或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再翻修外,其余效果良好。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2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0.6分。X线片无假体松动下沉,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小梁骨通过。结论在THA翻修术中,大部分髋臼骨缺损可使用较大型号非骨水泥假体或加松质颗粒植骨进行修复;对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较大缺损,使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定制型假体在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有具独特优势,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人工关节金属磨损颗粒体外制备分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体外制备、分离人工关节金属磨损颗粒的方法,并验证这种颗粒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行性。[方法]用钛铝钒合金、钴铬钼合金材料分别制成球磨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03142073.7),球磨罐内装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磨块;向该球磨罐内注入模拟生物体液;震动球磨得到颗粒混悬液。梯度离心获得金属颗粒。对颗粒进行:(1)元素成分鉴定;(2)颗粒大小鉴定和粒度分析;(3)扫描电镜对颗粒的表面形态观察;(4)将颗粒与J774A.1巨噬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吞噬颗粒的情况。[结果]通过此方法成功产生并分离出大量直径1μm左右的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颗粒。(1)元素分析证实整个处理过程中无杂质成分污染;(2)钛合金颗粒的平均直径Dv90:1.009,钴铬钼颗粒的平均直径Dv90:1.008,粒度分布曲线基本成正态;(3)扫描电镜图象显示颗粒大小均匀,形状多为不规则,与体内颗粒极为相似;(4)J774A.1巨噬细胞能完整吞噬2种材料的颗粒。[结论]此方法能持续大量产生人工关节假体金属材料的磨损颗粒,产生的颗粒能在各方面很好地模拟体内磨损颗粒,为今后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相关研究的体内、体外研究提供可靠的颗粒来源。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群进人老龄状态。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和桡骨远端。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骨量丢失明显,如无适当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容易导致桡骨、脊柱和髋部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是:在骨质疏松症中,脆而弱的骨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受到轻微的外力就易发生骨折。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外科干预、积极应用抗骨质疏松性药物、功能锻炼等。然而,由于骨质疏松症本身的病理特点,决定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不同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本文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各种实验性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对25例28髋因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4例、男1例,平均年龄41.8岁;单侧22例22髋,双侧3例6髋。按Crowe分型,Ⅰ型12例13髋、Ⅱ型9例11髋、Ⅲ型2例2髋、Ⅳ型2例2髋。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假体为Wright公司的Conserve Plus。采用Harris功能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手术时问平均75rain,术中平均失血量325ml。术后X线显示所有病例髋臼均为真臼重建,股骨假体的颈干角为平均141.1°(137°~147°)。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别0.5—5cm(平均2.0cm),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别0~1.7cm(平均0.3cm)。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4.3分(28~55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88.1分(79~96分)。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除1例CroweⅣ型为85°外,其余关节活动度100°~135°,平均120.3°。随访期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roweⅠ、Ⅱ型年青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采用表面置换术的近期效果满意,对于CroweⅢ、Ⅳ型病例慎重选择病例也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THA)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Ficat Ⅲ、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疗效.方法41例(55髋)行初次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患者(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5岁)分为两组,第1组为无系统性疾病组(包括创伤后和特发性的股骨头AVN),共17髋,第2组为有系统性疾病组(乙醇中毒、服用类固醇激素、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股骨头AVN),共38髋.两组随访时间、体重、Ficat分期和所用的假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连续的X线观察评估股骨侧假体的移位与稳定性.结果38例52髋获得随访,第1组平均随访时间(40.0±7.5)个月,第2组平均随访时间(38.0±6.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6.8±9.4)分,其中优30髋,良9髋,一般10髋,差3髋;第1组平均(91.6±8.9)分,第2组(84.4±10.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2.55±1.23)mm,第1组(1.75±1.43)mm,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翻修,第2组(2.63±1.11)mm,6例(8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的翻修,两组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特发性或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好于由类固醇、乙醇、镰状红细胞贫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后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多孔双相钙磷陶瓷在人体脊柱后路融合中的成骨变化及降解过程。[方法]对20例脊柱后路融合的双相钙磷陶瓷活检标本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陶瓷周围和内部的新生组织、陶瓷的形态改变、降解颗粒及伴随的细胞吞噬反应。其中14例标本行组织形态计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植入时间及临床结果分组比较成骨及材料降解的速度。[结果]所有的双相钙磷陶瓷标本均可见新生骨组织,与自体骨接触越多,陶瓷内的新生骨组织越多。绝大部分陶瓷内可见降解颗粒,部分颗粒位于巨噬细胞内。不同标本的新生骨和材料降解速度差异较大。陶瓷内的新生骨随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减少。陶瓷的降解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但不受植入时间的影响。后路融合成功组的活检标本的新生骨量高于融合失败组,但材料降解率则反之。[结论]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是一种骨传导材料,但植入体内降解缓慢,不能被新生骨组织完全替代。植入时必须将陶瓷与自体骨充分混合以获得良好的骨长入。陶瓷产生的降解颗粒及诱发的细胞吞噬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9.
免疫耐受与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通过主动诱导、阻断免疫应答和建立白细胞微嵌合体诱导耐受的最新进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可通过阻断共刺激使T细胞无能,诱导耐受。IL-4和IL-10是T辅助细胞(Th)2细胞因子,能诱使免疫向Th2方向偏离,促进耐受形成;IL-10也是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宿主抗原提呈细胞抑制免疫。重点阐述了CTLA4和IL-4、IL-10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各种诱导方法的联合应用及其在异种移植中的具体实施。在用CTLA4成功诱导同种异体骨移植耐受的基础上,探讨了异种骨移植的特点,以及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防止异种骨移植排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改良髌旁外侧入路用于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入路与软组织平衡的新技术。方法设计并应用于临床兼有松解髌外侧支持带功能的改良髌旁外侧入路,通过平行分离髌骨外侧支持带深浅两层,并向外翻转脂肪垫暴露膝关节,术中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髂胫束或膝关节后外侧关节囊、膝外侧副韧带等紧张结构,假体安装后错位缝合外侧支持带深层与浅层,既维持了松解的外侧支持带的适当张力和髌股关节正常活动轨迹,又确保了术后深筋膜的闭合。术后2周内行CPM锻炼,2周后扶拐行走。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力线从术前平均外翻10.2°矫正至平均内翻1.5°,膝关节冠状面畸形矫正率达85.3%。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伸屈活动度平均达105°,11例患者均可自如地平地行走,其中9例可上下楼梯。膝关节稳定性好。结论改良髌旁外侧入路能较方便地显露膝关节外侧稳定结构,有利于对外侧挛缩结构的精确松解,并保持良好的髌股关节活动轨迹,是严重外翻膝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