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应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后,钢板插入端在肩峰下的位置与医源性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3类插入端长短不同的AO锁骨钩钢板各15块(I类锁骨钩钢板插入端长度小于18mm,II类插入端长度为18—24mm,III类插入端长度大于24mm)。在人体骨骼标本上模拟手术,测量3类AO锁骨钩钢板插入端在肩峰下的位置。结果:I类锁骨钩钢板插入端均不在M空间(正常情况下肱骨头所占据的空间),Ⅱ类铜板插入端有3例部分在M空间内,Ⅲ类钢板插入端有6例在M空间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骨钩铜板固定术,铜板插入端占据孟肱关节后侧间隙多,且占据肱骨头的后上侧空间者,可将肱骨头推向前侧,易引起肩峰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3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因为高龄患者全身情况的差异,在治疗上应该因人而异,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1993年6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7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66例。其中57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术及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51例得到临床随访。现将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方法。结果:56例患者均达到完全切除,切缘及基底无残留。1例发生术中食管穿孔,予钛夹封闭,2例发生术后迟发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成功,其余53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与观察康复出院。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该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护士重视。  相似文献   
34.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的病理特点和肩关节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 3月至 2010年 10月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 34例。根据法国关节镜协会分类方法将钙化灶分成三组: 小(20 mm)。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和肩峰下滑囊切除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8例).肩袖修补术(10例)。所有研究病例均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 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其疗效.手术前后均摄肩关节 X线片和 MR检查.其中 9例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34例患者获得平均 11.5个月的随访。术前 1个月、术前 2天和末次随访时 Constant评分分别为(36.1±6.9)分、(55.6±12.4)分和(89.7±2.7)分. VAS评分分别为(8.2±0.8)分、(7.03±0.7)分和(1.7±0.3)分.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小、中和大钙化灶)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病理检查发现钙化灶周围组织未见胶原纤维退变.周围可见新生胶原.细胞未见坏死溶解。结论正确认识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特点并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肩关节镜手术是治疗钙化性肌腱炎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方法。对不同大小的钙化灶.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防内突加强杯髋臼翻修假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使用防内突加强杯进行髋臼翻修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效随访病例40例40髋,男16例、女24例;手术时年龄22~77岁,平均60.3岁;随访时间12~82个月,平均39.2个月。骨缺损AAOS分型C型29例,D型11例;Paprosky分型ⅢA型29例,ⅢB型11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年龄、骨缺损分类、髋臼旋转中心上移和外移尺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固定方式(单纯经翼固定和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植骨方式及臼杯类型与加强杯失败(松动及再翻修)的相关性。结果 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74.5±15.4)分。2例因松动而翻修,2例出现明显的放射学松动伴疼痛症状。髋臼旋转中心上移、臼杯外展角及臼杯固定方式与加强杯失败相关。当加强杯上移8.5 mm或外展角大于53.5°时,加强杯失败风险加大;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者加强杯失败风险降低。结论 防内突加强杯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翻修,但术后中短期仍存在较高的臼杯失败风险。重建时应尽量靠近真臼水平,适当减小臼杯外展角,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36.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完全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995~2001年在我院治疗的262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A组术后优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I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相似文献   
38.
戴雪松  黄宗坚 《浙江医学》1998,20(6):340-341
在手部创伤中,腕骨脱位并不少见。然而,由于腕部结构复杂,使得腕骨脱位后的诊治成为手外科的棘手问题,漏诊率可高达30%,而误诊率则更高,以致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人遗留手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现对我们经治的19例腕骨脱位的类型、诊治及随访结果作一分析,并对腕骨脱位后腕关节不稳、正中神经损伤的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9.
全髋关节置换后聚乙烯内衬应力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假体中聚乙烯内衬在髋臼不同植入方向和不同直径股骨头时,在平地行走和上楼等不同运动状态下关节面白的接触应力水平。方法建立金属髋臼、聚乙烯内衬以及相应直径股骨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中心加载关节负荷,非线性接触弹塑性分析内衬关节面的接触应力。结果髋臼植入的前倾、外展角度不同和股骨头直径变化以及不同运动状态对内衬应力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上楼等高负重运动以及股骨头直径减小均可增加内衬的应力,直径小于28 mm的股骨头在上楼时内衬的应力水平可超过聚乙烯的屈服强度;髋臼前倾(0°~30°)和外展(30°~60°)角度变化对平地行走时内衬应力水平的波动在20%左右,应力水平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但是在上楼时前倾和外展角度的增加均可增加内衬的应力,前倾大于15°时应力峰值均超过聚乙烯的屈服强度。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考虑选择股骨头直径较大的髋臼假体,并且严格控制髋臼植入在安全范围内,术后避免或减少上楼等高负重活动均有利于减少对内衬的破坏。  相似文献   
40.
徐广杰  戴雪松 《中国骨伤》2018,31(7):612-616
目的:探讨通过肩关节镜将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治疗长头腱病损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对23例患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损合并有肩袖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及肩袖修补术,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44~71(56.38±5.74)岁;左肩3例,右肩2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2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5.37±4.82)个月。患侧肩关节无明显疼痛,肱二头肌肉外形轮廓和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到健侧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67.47±12.19、74.82±13.26、93.47±10.19,与术前39.62±12.39比较均显著提高。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优18例,良4例,差1例。术前VAS评分(6.85±2.14)与术后12个月(0.36±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163.55±15.24)°、外展(164.37±14.46)°较术前肩关节前屈(75.52±6.31)°、外展(84.36±13.36)°显著提高(P0.001)。结论:肩关节镜下将肌腱切断固定于滑车远端治疗长头腱病损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不损伤肱二头肌的外形及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