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7.6±10.8)岁,平均体重(59.2±7.6)kg.其中,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7例,A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术后2 d、1月、3个月、6个月、1 a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 10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留病变患者均成功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使手术简便、安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骨髓动员作用能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过程,来预防损伤血管再狭窄.方法将35只新西兰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对照组)5只;高脂饲料喂养组30只在喂养10周后随机抽取20只行右颈总动脉囊扩张损伤,术后随机将其分为:G-CSF干预+损伤组(n=10),予静脉注射G-CSF50μg/d,连续7d,NS+损伤组(n=10),术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d,连续7d;第12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取右颈总动脉、胸主动脉行HE染色观察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评价模型制作情况,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I、中膜面积(M)比值I/M以评价内膜增生程度;伊文氏蓝染色并计算内皮再生面积(An)、内皮总面积(A)t比值An/At以评价再内皮化率;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损伤局部CD31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以评价G-CSF对EPCs动员效果以及EPCs对受损内皮的修复情况.结果 (1)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可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G-CSF+损伤组与NS+损伤组相比I/M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n/A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颈动脉内皮CD31细胞表达阳性率G-CSF+损伤组高于NS+损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F可以动员骨髓EPCs到外周血并迁移到血管内膜受损部位,促进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有效预防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杀手[1].心血管疾病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发病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炎症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炎症可能在心脑血管的基础性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风险因素中起桥梁和中介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单核巨噬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并产生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2].很多研究表明,微小RNA (miRNA)是一种与炎症密切相关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兴的3D打印技术(也称为快速成型或增材制造技术),可利用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陶瓷等,将数字文件转化为物理模型。3D打印技术高度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根据CT、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数据制造心脏模型,可以直观地重现心脏及大血管的复杂解剖与位置关系,有助于医师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协助临床诊断、指导制定治疗策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术前计划和模拟。在医学教育、促进医患沟通、介入操作培训、封堵器测试等方面亦取得良好进展。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连续7h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s以上,(含10s),或平均每小时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而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最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主要为上气道的塌陷引起的血液病理性变化[1],会频繁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从而成为了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SAS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咽喉部疾病的源头性疾病,已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OSAS与心脑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有着密切的联系[2,3],其中与高血压间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彼此互相影响[4]。本文主要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21,19(9)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导致肺血管阻力升高和右心室功能障碍的进行性疾病。目前针对PAH的治疗只能暂缓患者病情,不能有效治疗。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受到了许多关注,本文就目前干细胞治疗PAH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戴海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20,18(8)
摘要:目的: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经皮介入治疗10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5例,女性40例,共有冠状动脉瘘150支,单支63例(60.00%),两支40例(38.10%),三支2例(1.90%)。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3支(42.00%),前降支-肺动脉瘘70支(46.67%),前降支-左房瘘10支(6.67%),回旋支-肺动脉瘘5支(3.33%),回旋支-左房瘘1支(0.67%),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支(0.67%)。冠状动脉瘘直径(8.59±5.18)mm,弹簧圈封堵10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1例。术后冠脉造影无残余分流75例(71.43%),其中20例术后6月复查冠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30例存在残余分流(28.57%),术后6月复查冠脉造影,可见4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定期随访,22例(包含2例定期随访患者,20例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月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分流。75例患者术后6月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较前减小,左房(32.78±5.08 mm vs 31.61±4.09 mm,P<0.05);左室(49.14±5.05 mm vs 44.79±5.28 mm,P<0.05);右室(19.78±3.55 mm vs 18.27±2.26 mm,P<0.05)。结论:经皮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PAH)属于毛细血管前肺高血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常引起临床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部分研究表明,铁缺乏(ID)普遍存在于多种类型PH患者中,其会降低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适当的补铁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关于PAH合并ID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综述了PAH合并ID的现状、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可进一步加大PAH与ID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以期为PAH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