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聚乙烯酰胺(PEI)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贵州小香猪bMSCs,选取第3代bMSCs,用含铁浓度为4、6、8、10、12μg/ml的DMEM/F12培养液孵育24h,未标记组为对照。通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胎盼蓝染色、MTT检测及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分化实验,探讨不同PEI/SPIO浓度对bMSCs标记效率、细胞活性、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铁浓度为8μg/ml以上的SPIO标记bMSCs后,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均接近100%。与对照组相比,Fe浓度为4、6、8μg/ml的PEI/SPIO标记的bMSCs活细胞比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浓度为10μg/ml时,活细胞比率约为(80.24±1.34)%,Fe浓度为12μg/ml时,活细胞比率约为(75.44±2.33)%,两者对细胞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4、6、8g/ml的PEI/SPIO标记的bMSCs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10、12ug/ml组在诱导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死亡。结论含铁浓度8μg/ml是PEI/SPIO标记干细胞的适宜浓度,既能高效地标记bMSCs,又不影响bMSCs的细胞活性及增殖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体外反搏疗法长期以来被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迄今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有无影响仍无直接的证据。本研究采用模拟临床长疗程的体外反搏慢性动物实验方法 ,初步观察长期体外反搏对高脂饲养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雄性断乳乳猪 15头 ,随机分组为高脂对照组 6头 ,高脂反搏组 6头 ,普通饲料对照组 3头。高脂饲料组在普通乳猪料中添加胆固醇、猪油、蛋黄粉和食用盐 ,初始含量分别为 2 % ,4 % ,6 %和 1% ,采用分段递增法在 30d后将各成分比例递增至 4 % ,8% ,10 %和 1.5 % ,专用搅拌器混合高脂饲料 ,采用自行设计的猪专用囊套和猪体外反搏专用吊床装置对反搏实验组动物进行体外反搏 1h/d ,5d/周 ,累计反搏 30h ,总实验过程持续近 3个月 ,实验结束后取猪胸腹主动脉纵向剖开并修整固定 ,流水及 70 %乙醇漂洗后经SudanⅢ +Ⅳ染液 37°C振荡染色 ,80 %乙醇脱色分化。内膜面展开固定后经JVCKY F30B 3 CCD彩色图像摄录输入仪采集图像 ,采用德国KONTRONIBAS2 .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 ,进行主动脉内膜面Sudan阳性染色区域的面积百分比分析。统计学处理方法 :直接对Sudan阳性染色百分比进行两组间秩和检验 ;计算Sudan阳性染色百分比的平方根的反正弦值 ,非配对T -检验统计该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医用灭菌剂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和作用时间内,对人骨肉瘤组织的杀伤和灭活作用。方法采用瘤组织碱性磷酸酶染色分级计数和瘤细胞存活度计数方法,观测1000W,180kHz超声波在生理盐水(实验组Ⅰ)或95%酒精溶液(实验组Ⅱ)中0~35min内对新鲜人骨肉瘤组织标本的杀伤和灭活作用,并与未用超声波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95%酒精(参比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超声作用20min时,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瘤组织标本,其酶染色较淡,范围较小,平均瘤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同时置于95%酒精溶液中的瘤组织标本,基本无酶染色可见,且几乎无存活瘤细胞(与阴性和参比对照组比较,P<0001~001)。瘤组织标本在不同溶液介质中超声作用和密闭静置20min时,其平均瘤细胞存活数依次为:阴性对照组>实验组(Ⅰ)>参比对照组>实验组(Ⅱ)(组间比较,P<0001~005)。结论医用灭菌剂量超声波在生理盐水中一定时限内对人骨肉瘤组织具有直接杀伤和灭活作用,并可促进95%酒精溶液对瘤组织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65.
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 ,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 ,以 90× 10 4 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 15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 ,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培养生成的软骨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 ,4周时直径最大为 4 5mm ;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 ,由多层细胞构成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中心部位为肥大的软骨细胞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2周后 ,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异染反应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 ;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着色明显减弱 ,主要位于外周。结论 离心管内工程化软骨构建技术所需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生成的工程化骺板软骨具有良好的软骨结构和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 ,增加细胞数量可使形成的软骨体积有所增大 ,但其大小和形状仍很有限。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观察将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自制的生物凝胶经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初步评价这一凝胶基质作为软骨组织构建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将第一代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生物凝胶进行体外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 骺板软骨细胞-生物凝胶复合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春初始外形,培养1周直径可收缩为初始的45%,但能保持种子细胞的稳定均发布。经体外培养2周后由外周向中心逐渐形成软骨组织,表面为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的膜样结构,内部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有细胞外基质相隔,形成软骨细胞陷窝。基质中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逐渐转为弱阳性,位于表面膜结构。结论 这一生物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适合软骨细胞在其中生成成熟的工程化软骨,但难以维持其初始外形。  相似文献   
68.
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利用组织工程学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是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新的治疗探索。笔者就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相关生长因子、细胞支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9.
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优化获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优化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外获取方法。方法 分析不同代次体外单层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接种密度与相对接种存活率的关系 ,并观察其细胞生长状况、形态特征及分化功能。结果 相同培养条件下 ,体外单层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相对接种存活率和生长活性与其接种密度呈正相关 ;同一代次适宜密度 [( 2~ 3)× 10 4 cm2 ]接种者的相对接种存活率和生长活性同高密度 [( 4~ 5 )× 10 4 cm2 ]接种者相近 ;传代培养 (第 2~ 4代 )细胞的相对接种存活率和生长活性相对高于原代培养者。结论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及一定传代次数内 ,适宜密度接种进行关节软骨细胞单层传代培养 ,可获取数量多、活性高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0.
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骨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只关注对损伤半月板的切除、修整和成形等,虽然能解除患者的病痛,但由于丧失了半月板的功能,关节退行性变加速。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对半月板研究的深入,给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前景带来的光明的未来,目前对半月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获取,体外增殖,增殖的细胞与支架的结合以及培养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刺激下的增殖情况。对有关半月板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因子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求达到对半月板组织工程学研究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以便对半月板的研究有明确的目的性。尤其是目前一些新的进展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引起重视。通过不断的努力,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为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