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目的:总结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7例。结果:随访平均18月,术后神经功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后突角及矢状面指数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减压彻底,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带血管游离组织移植108例,软组织创伤缺损56例,慢性骨髓炎,骨不连21例,软组织恶性肿瘤和骨肿瘤31例。游离组织类型:皮瓣52例,肌皮瓣21例,骨骼14例,足趾8例,腓肠神经4例。随访3~8年,带血管游离组织成活102例(94.44%),移植组织坏死6例。带血管游离组织成功要点:过硬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密切观察移植组织的血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BAK)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共42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片,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月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BAK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得到即刻稳定,为椎间植骨融合创造了良好环境,可替代传统的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4.
目的:确定狗周围神经逆行示踪试验的最佳示踪剂及示踪时间。方法:用快蓝(FB)、碘化丙啶(PI)及辣根过氧化物酶(GRP)注射于正常狗坐骨神经,选择不同时间观察脊髓及相应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结果:14天时神经元胞体开始出现FB,随后荧光逐渐加强和阳性标记细胞逐渐增多;而PI及HRP追踪组,仅少量胞体中出现很细的HRP未能观察到PI。结论:狗的周围神经逆行示踪试验最好选择易溶解、激发波长较短的荧  相似文献   
45.
目的“针对前路“Z”形态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析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采用经第11-12肋胸腊外-腹膜后入路显露,对手术操作程序进行了改进,结果:29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平均失血量475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29分钟,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8cm,随访3-13个月,平均奖8.6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无值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一级以上恢复者达935。结论:该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失血少,手术创伤轻、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46.
笔者采用固定在椎板上的螺丝旋入椎管一定深度的方法来制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造模后2周行减压术,联合运用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SEP)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I-C对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共32间隙)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记录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间(78. 40±52. 34) min,手术出血量(86. 00±22. 73) m L。术后各时点,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各时点之间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OI-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目前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臼骨折也越来越多。以往的内固定器材已无法适应临床上越来越高的要求。我院自 1 999~ 2 0 0 0年间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 1 1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1例 ,男 1 0例 ,女 1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35岁 ;右髋 3例 ,左髋 8例。受伤原因 :车祸伤 7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其它原因伤 1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 4例 ,后脱位 2例 ,股骨头骨折 4例。骨折类型 按Letournel分类 ,后壁骨折 2例 ,后柱骨折 4例 ,前柱骨折 4例 ,前壁骨折 1例。入院时骨折移位 :小于 3mm的…  相似文献   
49.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前臂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癌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对1985年6月~1994年5月间施行该手术的26例患者作了平均4年6个月的随访。通过检测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温度、感觉、粘膜化程度,前臂供区的外形,手的血供和对手功能的影响等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20例中受区综合功能均为优;供区综合功能优16例,疗效稍差4例。原因是游离皮瓣时切断桡神经浅支所致。认为,前臂游离皮瓣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仍是一个值得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动态观察壳聚糖管与聚乙醇酸纤维复合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过程及结果。方法:用复合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的缺损,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足迹实验及再生神经的免疫组化、光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周移植物表面即可见纤维膜性组织和微血管形成,第4周再生神经到达缺损的远段,第8周部分神经再生通过缺损,随时间延长,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增多,髓鞘增厚。第16周,移植物基本降解,被再生神经组织替代。足迹试验显示术后第8周坐骨神经功能开始恢复,第16周达正常的60%左右。结论:复合移植物可诱导许旺细胞的迁移和再生轴索的生长,有利于神经同再生时各种膜性结构及微血管形成,并在发挥“桥梁”作用后逐渐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