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分析PBL教学法的实践,认为该模式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可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合格介入放射学医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后第28天取外周静脉血行肝功能检查,术后第84天和第85天分别行腹部超声和DSA,评价IVC阻塞程度及侧支静脉形成后处死大鼠,对肝脏、脾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成功率83.33%(15/18)。术后第28天,模型组大鼠静脉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术后第84天和85天腹部超声及DSA检查均证实模型组大鼠存在IVC阻塞,肝内及肝外侧支静脉形成。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严重脂肪样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淤血,汇管区纤维增生和轻度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细胞器减少,存在局限性水肿,胞质内大量脂滴堆积,粗面及细面内质网扩张,周围线粒体减少,肝细胞核膜裂隙增宽等改变。结论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IVC可成功制备IVC阻塞型BCS,为BCS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伴色素沉着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肝病史及长期饮酒史。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4cm;胸腹壁可见纵行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至上,双下肢及阴囊肿胀,双下肢色素沉积。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2.0μmol/L,白蛋白26.9g/L,凝血酶原时间11.30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p53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基因及p53基因在8例BCS合并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的蛋白定位。结果 NF-κB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7.5%(7/8)和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阳性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5.0%(6/8)和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及p53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BCS合并HCC的发生发展过程。NF-κB表达定位在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差异,提示NF-κB活化后,进入胞核,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促进肝癌的发生,p5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的饮食护理策略在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拟行TIPS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TIPS术后给予基于PHES评分的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对照组TIPS术后给予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的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的胰腺癌患者术后反应包括:发热29例,短期术后腹痛加剧26例,恶心呕吐9例,腹泻5例,便秘4例;并发症包括胰腺炎9例,感染5例,肠梗阻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1例,粒子移位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18/78)。除其中1例患者死于感染伴肠穿孔导致脓毒败血症,其余经治疗后均好转。植入粒子数≤27粒与植入粒子数27粒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5/40)vs 34.21%(13/38),P=0.03]。结论中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项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125I粒子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植入粒子的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朱楠  张甜甜  成德雷 《浙江医学》2020,42(16):1694-1698,171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模型大鼠肝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琢)、NF-资B、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饲养),模型组(60只,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和假手术组(60只,开腹后仅作缝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分4个亚组(第1、4、8、12周亚组,各15只)。观察各组大鼠肝脏ADC值、免疫组化及HE染色的变化,分别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肝脏HIF-1琢、NF-资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DC值先下降后升高(第4周最低),且低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HIF-1琢、NF-资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均在第4周达最高。模型组HIF-1琢与NF-资B呈正相关,两者均与ADC值呈负相关。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病理损伤以12周组最显著。对照组及假手术组HIF-1琢、NF-资B免疫组化均无阳性染色;模型组HIF-1琢、NF-资B阳性染色以第4周最显著。结论BCS模型大鼠肝脏ADC值与HIF-1琢、NF-资B呈负相关,3者均与肝组织淤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无创评估BCS肝损伤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大鼠模型中的相关性。方法 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BCS动物模型,实验分正常组(n=15)、模型组(n=60)和假手术组(n=60),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术后1、4、8、12周4个亚组,各亚组15只。观察各组肝脏ADC值的变化。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IF-1α、NF-κB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DSA均无阳性表现,模型组肝后段IVC管腔变窄,远端扩张,并见侧支循环。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均无阳性表现,模型组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加重。术后1、4、8、12周模型组ADC值[(1.23±0.08)、(1.03±0.09)、(1.12±0.09)、(1.18±0.07)]均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ADC值先下降后升高,第4周最低。术后1、4、8、12周模型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P<0.05);模型组HIF-1α、NF-κB先升高后下降,术后第4周达到最高。模型组HIF-1α与NF-κB呈正相关(r=0.960,P=0.001);ADC值均与HIF-1α(r=-0.718,P=0.001)、NF-κB(r=-0.699,P=0.001)呈负相关。结论 BCS肝脏ADC值与HIF-1α、NF-κB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与淤血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无创评估BCS肝损伤的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存在取样变异性。因此,临床仍需无创检查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DWI及其衍生序列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通过无创测量受胶原纤维限制水分子的运动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已取得不错的效果。就肝纤维化的DWI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