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52篇
  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2.
试论医德     
医德,就是医生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和道德。它包括医生的个人修养、医患关系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医生的责任,就是为了救人疾苦。所以必须具有对病人的深切同情心,应该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和医疗作风。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医生的自我修养,《内经》中,就有专篇关于医德的论述,在《素问·疏五过论》中谆谆告诫人们要远“五过”,近“四德”。同书《征四失论》中分析了医生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实际上就是批评医生的四种过失。如文中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曾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包括颅内压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引流管护理、预防消化道出血、高血糖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等。结果良好17例,中残19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5例(35%)。结论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协助医生共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调查住院痤疮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86例住院重度痤疮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其心理状况,进行一个疗程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前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评分高于常模;干预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及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脓毒症治疗,实验组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 mg,经胃管注入,1次/d,连用7 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PCT、CRP、IL-6水平变化,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血小板计数与功能(血栓弹力图中的MA值),并观察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  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6、0.043)。实验组的凝血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功能指标MA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实验组的阿司匹林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28);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控制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且对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抑制,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但没有改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在10岁至24岁之间,我国青少年人数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1])。据WHO统计,全球每年进行人工流产的总人数约为4800万,其中青少年占半数以上~([2])。这一庞大的人口数据,使我国乃至全世界不得不重视这一群体,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一大重点~([25])。过早的性生活及人流也使得青少年过早感染了妇科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甚至影响生育~([26])。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了导致青少年意外妊娠的相关因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减少临床中青少年意外妊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单细胞诊断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方法,以用于SMA的临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方法 以不同基因型的单个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二重巢式PCR同时扩增SMN基因外显子7(包括内含子7)、外显子8其产物经多重引物延伸-DHPLC法检测的诊断SMA方法。结果在对200个各种基因型单细胞的检测实验中,新PGD诊断方法的PCR总扩增率达97%,SMN1基因外显子7、8同时扩增率为92%,各位点的扩增率为90%-98%;设立的加个空白对照没有一个扩增阳性,所有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标本没有一例SMN1基因外显子7或8扩增阳性;各位点的准确诊断率(即为准确分型率)为90%一97%;二个位点的同时准确诊断率在正常组、携带组、患病组分别为92%、88%、94%,平均为92%;所有操作步骤约需8h完成。结论 新建立的单细胞诊断SMA方法是一种准确、可靠、快速、敏感的方法,可直接应用于临床对有生育sMA患儿风险的夫妇行PGD,以获得健康婴儿。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妊娠并发症 的发生现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17年4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报道中国PCOS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文献。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率及95%可信区间。以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为标准对最终 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评价孕前超重/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对PCOS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9篇,合计PCOS孕妇13 378例,非PCOS孕妇49 395例。PCOS孕妇中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分 别为:妊娠糖尿病20.26%、妊娠高血压13.94%、剖宫产64.16%、早产13.35%、巨大儿9.84%、低出生体重儿5.88%、小 于胎龄儿5.25%、大于胎龄儿8.45%、新生儿畸形1.93%、围产儿死亡0.88%、新生儿窒息3.71%,且PCOS孕妇中妊娠糖 尿病、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早产、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COS孕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超重/肥胖的PCOS孕妇中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的PCOS孕妇(均P<0.05); 孕前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孕妇中妊娠糖尿病、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孕妇(均 P<0.05)。结论:PCOS可导致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是妊娠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制定入组标准,选取STEMI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尿激酶原组(50例)和阿替普酶组(50例)。分析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病变血管再通情况,观察并记录各项临床事件。结果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尿激酶原组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后24 h内冠状动脉通畅率更高;尿激酶原组和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后24 h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溶栓后存在补救性PCI指征(TIMI 0~1级)患者数量的差异有显著性(10.0%比38.0%,加权前P=0.021,加权后P=0.025);TIMI 0级、TIMI 1级、TIMI 4级的患者数量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IMI 3级的患者数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在临床终点事件、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随访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