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52.
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早产儿开奶前、生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中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并予以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干预,探讨早产儿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的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5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喂养方式。放射免疫法批量监测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水平。结果 (1)开奶前三组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明显差异,随喂养时间延长,非营养性吸吮组、滴服喂养组均高于单纯鼻胃管喂养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2)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3)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低,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非营养性吸吮组更为明显。结论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均可促进胃动素及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而非营养性吸吮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3.
红班狼疮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我们对1995—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西医疗法治疗的329例红斑狼疮患进行分析,以此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动态监测早产儿开奶前、生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中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并予以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干预,探讨早产儿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 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的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5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喂养方式.放射免疫法批量监测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的水平.结果 (1)开奶前三组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明显差异,随喂养时间延长,非营养性吸吮组、滴服喂养组均高于单纯鼻胃管喂养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2)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3)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低,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非营养性吸吮组更为明显.结论 早产儿血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变化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 非营养性吸吮及滴服喂养均可促进胃动素及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而非营养性吸吮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附属医院大四临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7月齐鲁医药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学生62名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选取2022年9月—2023年7月潍坊医学院2019级临床专业学生5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通过测评理论授课及实践技能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测评成绩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6.28±10.52)分、实践成绩(81.92±11.83)分和总成绩(85.40±10.79)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79.46±11.42)分、实践成绩(73.46±13.84)分和总成绩(78.27±1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理论知识掌握率、课堂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CBL+P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 探讨自制三黄散联合湿润烧伤膏在重症患者Ⅲ~Ⅳ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Ⅲ~Ⅳ期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研究组采用自制三黄散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的疮面缩小率、疮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疮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疮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IL-6、IL-8以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Ⅲ~Ⅳ期压疮患者接...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儿童感染性发热病因。 方法:选取132 例发热患儿,其中 74 例细
菌感染性发热患儿,58 例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 测定患儿血清 CRP、PCT、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 )。 结果:
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 CRP、PCT、WBC 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性发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RP、PCT、WBC 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
0.864、0.810、0.654。 CRP对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性发热的辨别力最佳。 CRP( >11 mg/ L) 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的灵敏度为
86.5% ,特异度为69.0% 。 PCT(>0.37 ng/ mL)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的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89.7%。 平行诊断试验灵敏
度为96.0% ,特异度为61.9% 。 系列诊断试验灵敏度为60.8%,特异度为96.8%。结论:血清 CRP 和 PCT 能辅助鉴别儿童感
染性发热;二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感染引起发热的诊断的灵敏度(平行诊断试验)和特异度(系列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