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检索查新未发现国内外有同类报道,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患者,男性,72岁。1年前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插管留置化疗泵,术后7个月出现右上腹闷胀不适并反复发热,行B超、CT等检查发现肝总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1个月前在外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未成功。入本院后,患者右上腹胀痛加剧,每天高热呈弛张热型(最高达40℃)。体检:血压正常,右上腹饱胀,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动脉搏动正常。血常规示:WBC12.2×109/L,N0.82。肝功能示:清…  相似文献   
102.
反相HPLC法测定归芍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茂华  徐美英 《中成药》1997,19(3):13-15
采用HPLC法,对医院制剂归芍合剂中主药当归的阿魏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甲醇-四氢呋喃-水-醋酸(20:10:70:0.5→30:10:70:0.5)梯度洗脱,梯度变化速率为0.285%/min,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样品回收率为98.5%。  相似文献   
103.
颅内血管栓塞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为近年来新开导的手术,虽然手术创伤小,但麻醉处理的妥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73例颅内血管栓塞术的麻醉经验,以探讨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4.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8年来成功地开展了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本文报告7例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1 资料和方法本组7例,年龄36~59岁、ASAⅡ~Ⅲ级.其中Stanford A型1例, Stanford B型6例.术前肝肾功能无异常;合并高血压5例,其中4例口服降压药,1例在用硝普钠控制血压后改口服药物,所有治疗维持至术日晨.麻醉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L2~3硬膜外穿刺,2%利多卡因4 ml确定平面后,以芬太尼1.5 μg*kg-1、咪达唑仑2~3 mg、普鲁泊福1~1.5 mg*kg-1、维库溴铵0.15 mg*kg-1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0.8%~1.0%异氟烷、硬膜外0.5%布比卡因4 ml/h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压(右桡动脉)、中心静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和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105.
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创口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高热、尿失禁、精神症状、肢体肌力下降、出血及构音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重视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LY274614对大鼠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大鼠皮下注射吗啡(15mg/kg,3次/d)产生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并在注射吗啡的同时皮下注射LY274614(2,4,6mg/kg),测定1h后大鼠热辐射甩尾反应潜伏期(TF)以评价吗啡的镇痛效果。实验的第10d,观察皮下注射纳络酮诱发的戒断症状以评价大鼠对吗啡的躯体依赖行为。结果 LY27461本身不产生镇痛作用,但与吗啡合用时可抑制吗啡耐受性产生而引起的TF下降,并可减少纳络酮诱发的戒断症状发生次数。结论 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LY274614可抑制大鼠经持续皮下注射吗啡而产生的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7.
背景本文是对连续外周神经阻滞(CPNB)在本院骨科患儿手术后镇痛中应用的一项核查结果。方法本研究对费城儿童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7月间,儿童患者应用CPNB行手术后镇痛的局部麻醉登记和医疗记录进行了回顾。在手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直至CPNB作用消退和(或)任何与之相关并发症消失。同期采集的资料还包括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住院患儿的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以及与CPNB相关的并发症。结果217例患儿共放置了226根周围神经阻滞导管(简称导管)。其中108例患儿(112根导管)出院回家后仍进行CPNB。患儿的年龄为4岁至18岁(13.7±3.4)岁。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导管放置的位置,以2—12ml/h的初始速度输注局部麻醉药物[0.125%的布比卡因(n=164)]、0.1%的罗哌卡因(n=12)或0.15%的罗哌卡因(n=27))。局部麻醉药平均输注时间为48.4±29.3小时(范围:0~160小时)。手术后最初8、24和48小时不需任何阿片类药物的患儿比例分别为56%、26%、21%。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4%(门诊患儿为13%,住院患儿为15%),记录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例患儿肢体麻木感时间延长(〉24小时),最终自行恢复;1例患儿发生表皮蜂窝组织炎,经1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后消退;1例在家拔除导管困难;还有1例进行CPNB24小时后出现耳鸣,停药并随后拔除导管后症状迅速缓解。结论在专家指导下,对住院及门诊患儿骨科手术后使用CPNB进行手术后镇痛具有可行性。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以及定期的随访非常重要,有助于迅速发现和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8.
脑外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结果: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分别诱发一内向电流(INMDA、IAMPA),模拟缺血处理后的神经元INMDA,IAMPA明显增大。结论: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激活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后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