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复加局部肌肉注射等外部因素为诱因引起的以臀肌及筋膜等软组织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姿势及体征的临床病症。双侧多于单侧,约3∶1。大部分病例有臀肌注射史[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但是患儿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并发积液或血肿,影响伤口的愈合有的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条索样疤痕组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3月共收治19例注射性臀肌挛缩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切断松解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19例,其中双侧注射性臀肌…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使用脂质体转染siRNA敲减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明确敲减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DCD4增殖、凋亡情况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小檗碱可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将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PDCD4是小檗碱抑制B16细胞增殖、促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小檗碱处理可增高PDCD4、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降低Ki-67、Bcl-2的表达水平,敲除PDCD4能减弱小檗碱对黑色素瘤B16细胞Ki-67、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结论小檗碱通过上调PDCD4来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3.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徐楠  吴松泽  冯萍  王颖 《华西医学》2007,22(3):535-537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左氧氟沙星为阳性对照药,甲磺酸帕珠沙星500mg,左氧氟沙星300mg,均为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每日两次,疗程为7~10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例,其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组20例,左氧氟沙星19例。疗程结束时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00%和68.42%,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78.9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67%和100%。以上结果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0和1/19,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及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4.
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药品名强舒西林)是阿莫西林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以2:1组成的复合制剂.其抗菌活性较单一药物增强,尤其对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加。为评价山西同振药业公司研制的强舒西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以国产凯德林注射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粉针剂)为对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应用微机电系统(MEMS)制作新型微针进行耳穴贴压,观察微针耳穴贴压与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学校、社区、医院招募的3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微针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每次3 d,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研究组痊愈2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5%(15/19);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5%(15/19);研究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针耳穴疗法、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总体疗效明显且有效率相同,微针耳穴贴压改善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状况优于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法。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基于肿瘤细胞的同源把向性,拟构建一种脑股质瘤U251细胞膜包覆介孔二氧化娃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的仿生递药系统(U251/MSN),以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0X)为模型药物,初步评价其在胶质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可能。方法使用共挤出法制备U251/MSN-DOX。对纳米粒的粒径、电位、形态进行表征;测定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比较包膜前后纳米粒以及不同细胞膜仿生纳米粒在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摄取差异;并通过构建体外血脑屏障(brain-blood barrier,BBB)模型考察仿生纳米粒的跨膜转运效率。结果仿生纳米粒U251/MSN呈球形,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1:35.70±3.85)nm,载药量为(18.57±2.17)%,包封率为(64.99±2.52)%,细胞实验表明,U251/MSN-DOX细胞毒性低,且较MSN-D0X以及非同源细胞膜纳米粒具备更强的靶向性和跨BBB效率。结论胶质瘤细胞膜可通过共挤出法有效包覆在MSN表面,制备的仿生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跨BBB能力,显示出在肿瘤靶向,特别是脑部肿瘤靶向递药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对泰克吉宁注射液单次和连续静脉给药的耐受性,为制定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38名受试者接受单次给药耐受试验,分别为50、100、200、350、500、650和750mg7个剂量组。6名健康受试者接受400mg bid5天连续给药耐受试验。结果:试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多次给药中1名受试者用药后第5天出现头晕等症状,试验结束经处理后症状消失。单次给药200mg组,1例受试者给药后尿酸增高,未经处理5天后复查正常。50mg组用药后血WBC较用药前增高,650mg组用药后血WBC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受试者血WBC均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药物无关。结论:单次静脉滴注泰克吉宁注射液在750mg剂量范围内及连续5d滴注400mg bid安全、耐受,400mg bid可作为Ⅱ期临床试验推荐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评价国产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氧氟沙星 (ofloxacia)注射液为对照 ,对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司帕沙星组 5 8例 ,采用司帕沙星 2 0 0 mg每日 1次静滴 ;氧氟沙星组 6 1例 ,采用氧氟沙星 2 0 0 mg每日 2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 7~ 14天。结果 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 44 .83%和 42 .6 2 % (P>0 .0 5 ) ,有效率分别为 87.93%和 81.97% (P>0 .0 5 ) ;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6 .0 0 %和 84.6 2 % (P>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79%和 2 2 .5 8% (P>0 .0 5 ) ,本研究中未见光敏感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