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绿激光在尿道尖锐湿疣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尿道尖锐湿疣患者3例,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应用绿激光(波长532 nm,穿透深度达2 nm,工作功率60 W)经尿道镜下对患者进行选择性光汽化治疗。术中直接汽化尿道尖锐湿疣病灶,术后常规行生物免疫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该尖锐湿疣患者一次直接汽化成功,无出血、无穿孔。术后3月行膀胱镜尿道检查,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尿道尖锐湿疣是尖锐湿疣少见的一种疾病,以往治疗主要采用开放手术,经尿道电切除术,液氮冷冻等方法,易出现尿道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易复发。相比下,绿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梗塞(acute renal infarction,ATI)主要指肾组织因肾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而缺血坏死,致使肾功能急性受损的一种疾病.此病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少部分病例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因此漏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阴茎双功能超声诊断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尿道外伤后经IIEF-5评分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35例分别于注射罂粟碱及酚妥拉明前后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阴茎背动脉和背深动脉的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背深静脉流速(V),并进行组间分析。依据骨盆耻骨联合有无分离分为两组,分离组13例,未分离组22例。结果35例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经超声诊断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有11例,耻骨联合分离组与未分离组在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背深动脉收缩期流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茎血流超声检测在诊断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时可对血管性ED作出诊断,后尿道损伤患者尤其是合并骨盆耻骨联合分离者可能存在较大的血管性E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茎双功能超声诊断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尿道外伤后经IIEF-5评分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35例分别于注射罂粟碱及酚妥拉明前后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阴茎背动脉和背深动脉的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背深静脉流速(V),并进行组间分析.依据骨盆耻骨联合有无分离分为两组,分离组13例,未分离组22例.结果 35例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经超声诊断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有11例,耻骨联合分离组与未分离组在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背深动脉收缩期流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茎血流超声检测在诊断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时可对血管性ED作出诊断,后尿道损伤患者尤其是合并骨盆耻骨联合分离者可能存在较大的血管性E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细胞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以口腔黏膜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口腔黏膜细胞,取部分细胞与经丝裂霉素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共培养组),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以非共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作为对照(非共培养组).同时,对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抗体(AE1/AE3)和K19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共培养组细胞的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形态均一,可传代至7~8代.非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则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贴壁及增殖能力均明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40%细胞K19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第2代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95%.结论 口腔黏膜细胞在有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存在时可成功培养和扩增,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中促凋亡蛋白Omi/HtrA2的表达,探讨该疾患影响男性生育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41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A组)和12例健康生育男性(B组)的精液后,分别检测精液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浓度和精子密度、活动力及形态。精液经47.5%、57%、76%和95%Percoll梯度分离法分离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精子促凋亡蛋白Omi/HtrA2的表达。结果:A组与B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浓度分别为:(53.62±27.60)pg/ml、(60.75±32.42)pg/ml和(25.03±5.02)pg/ml、(18.70±7.06)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促凋亡蛋白Omi/HtrA2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中促凋亡蛋白Omi/HtrA2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或直肠指检阳性的前列腺癌(PCa)可疑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首次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的45例Pca高危人群中开展TRUS引导下10点重复穿刺活检。平均年龄78(58-92)岁;45例患者PSA均大于2.6ng/ml,其中12例直肠指检异常。结果在45例前列腺重复穿刺的患者中,34例穿刺2次,8例穿刺3次,3例穿刺4次;确诊Pca 10例(22.2%),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慢性前列腺炎3例。结论在Pca高危人群中开展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可以提高Pc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替代治疗男性超长段尿道狭窄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23例不同自体组织替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IIEF-5评分、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的术前与术后随方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月、6月随访时的QOL评分、最大尿流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IIEF-5的平均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狭窄部位累及至后尿道时,患者勃起功能有减弱趋势(P<0.05),同期比较中术后3月、6月随访时狭窄部位累及至后尿道患者的IIEF-5平均值要显著低于单纯前尿道狭窄的患者(P<0.05)。狭窄累及后尿道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龄、受伤时间以及尿道狭窄段的长度与替代术后IIEF-5评分呈现多元线性相关。结论自体组织替代治疗男性超长段尿道狭窄对勃起功能影响不明显:狭窄段累及后尿道时则可能对患者勃起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年龄、受伤时间对勃起功能起到协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表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尿道的长期随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通过分离培养的表皮细胞与脱细胞膀胱黏膜下筋膜复合,修复缺损的尿道,观察表皮细胞表型在尿道环境中的转归。方法采用同种异体(家兔)的膀胱,经显微分离和脱细胞液处理,制成无细胞的生物支架(并经随机切片证实脱细胞效果),选择兔的小块包皮组织,消化收集分离出的表皮细胞,经过增殖、传代培养植入生物支架中,并加入Brdu标记物,将其卷成管状,回植入自体人工造成的尿道缺损,术后1、2、6及1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效果(每组各处死3只家兔/批),观察指标:尿道造影、大体外形、修复段尿道黏膜的HE染色、免疫组化和荧光标记等。结果术后实验对象伤口愈合正常,修复尿道的大体形态和尿道造影显示排尿通畅,无尿瘘和狭窄发生;HE染色和免疫组化显示,术后1月-6月,修复段尿道黏膜层次由单一向复层结构转变;而术后12月修复段尿道黏膜已基本显示为类似移行上皮细胞结构;术后角蛋白染色阳性;Brdu标记在术后1月清晰显示植入上皮细胞层存在,随后逐渐稀少。术后6及12月尿道黏膜结构中未见显影。结论作为种子细胞,表皮细胞可与胶原筋膜结合运用于尿道修复,修复效果良好,并随着时间延长向尿道原有细胞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