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阎小萍教授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治疗风湿病时常结合循经辨证法并应用其对药,常取得满意效果。应用药对优点有:①能突出药物共性,又能照顾诸多方面,适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复杂病机;②势专力宏,或能迅速捣除病巢,或能迅速恢复正气;③由于药物相互配合,互有督制,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32.
肌肉骨骼超声(MSUS)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既能早期发现病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又可用于评估病情、指导制定治疗方案,还可引导穿刺,有利于RA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MSUS在RA中医辨治的规范化、客观化中亦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医四诊的延伸,能发现RA微观病变,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准确性,有助于...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热证候在腕关节超声中的表现特点。方法65例RA患者按寒热证候辨证分为寒湿痹阻证(寒证组,29例)和湿热痹阻证(热证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超声的灰阶滑膜炎(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信号、腱鞘炎及骨侵蚀等参数,分析腕关节超声表现在RA寒热证候中的不同特点。结果寒证组RA患者关节超声的滑膜炎、PD、腱鞘炎及骨侵蚀阳性率分别为51.72%、20.68%、51.72%、37.93%,热证组分别为97.22%、91.67%、75.0%、63.89%。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在评分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评分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双腕关节滑膜炎计分〉1.5分,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62.1%;双腕PD计分〉1.5分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3.1%。结论 RA腕关节超声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热证明显高于寒证患者,尤其是严重者多见于热证患者。双腕关节滑膜炎或PD积分〉1.5分是RA热证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34.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中华中医药学会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启动面向行业征集“中医药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咨询项目。截至目前共遴选出18项作为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国家、地方、科研机构各级科技规划部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遴选培育以及创新基地建设等重要科技工作中均有应用体现,充分发挥了学会智库咨政建言作用。该文首次回顾了重大问题的遴选情况,系统梳理其在国家科技布局中的应用,并提出现有问题和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遴选工作和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5.
背景 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OA)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OA模型大鼠软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完成。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S)法检测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通过白介素1β(IL-1β)介导的SW1353软骨肉瘤细胞建立OA细胞模型,设置A组、B组、C组、D组、E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阳性对照(加入10 μg/L的IL-1β),C组、D组、E组加入10 μg/L的IL-1β后分别加入低剂量(625 mg/L)、中剂量(1 250 mg/L)、高剂量(2 500 mg/L)骨痹通方溶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MMP-1、MMP-3、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1、MMP-3、MMP-13分泌情况。结果 浓度为3 000 mg/L的骨痹通方溶液对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细胞MMP-1、MMP-13及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高于A组,但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C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D组(P<0.05)。分别在B组基础上加入5 μmol/L 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WAY-262611溶液(F组)、10 μmol/L地塞米松溶液(G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F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C组、D组、E组、G组,但D组、E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E组(P<0.05)。结论 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依赖效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度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可能是其发挥软骨基质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改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IA)大鼠的骨破坏作用及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1.5 mg·kg-1),甲氨蝶呤+治尪汤低(40.8 g·kg-1),高(102.0 g·kg-1)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分别于第1,7天尾部注射浓度为2 g·L-1的Ⅱ型胶原乳剂50 μL建立CIA模型;第8天开始连续给药21 d,每7 d检测1次体质量、足趾厚度,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踝关节破骨细胞的数量,免疫组化(IH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足趾厚度显著增加(P<0.01),踝关节AI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踝关节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OP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ANKL/OPG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治尪汤低、高剂量可改善大鼠体质量,降低足趾厚度,AI评分,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并增加OPG mRNA和蛋白表达,使RANKL/OPG降低(P<0.05,P<0.01),且甲氨蝶呤+治尪汤高剂量效果最好,甲氨蝶呤+治尪汤低剂量次之,甲氨蝶呤再次之。结论 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能更好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可能是通过抑制RANKL/OPG通路实现的,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7.
徐愿  何春晓  陶庆文 《北京中医药》2018,37(3):254-258,封3
目的分析阎小萍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总结归纳其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方法利用阎小萍名老中医数据库,采集2010年308例AS住院患者初诊信息,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阎小萍教授采用"2期6型"辨治AS,肾虚督寒证为基本证候,核心药为川续断、桑寄生、狗脊、独活、防风、鹿角、制元胡、片姜黄、知母,用药特点为善用补肾强督药,避免毒性药,擅用对药,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注意调和营卫,重视循经辨证等。结论阎小萍教授辨治AS用药特点既与各学术流派相合,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脊柱关节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和骨化两种看似矛盾的表现,骨化的研究有助于AS的治疗。骨化是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骨化主要发生于脊柱,因为病变组织不易获取,且病程漫长,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研究进展缓慢。AS患者骨化平均每年改良的 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odified Stoke’s AS spine score,mSASSS)进展1分,仅不到30%的患者出现较快进展。基线时炎症与骨化进展有关,主要是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ASDAS)等客观炎症指标,而与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结果 (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的 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 关系不明确。此外,基线时已存在的骨化程度、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骨髓脂肪沉积、吸烟等也是骨化预测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延缓AS病理性成骨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39.
三仁汤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庄鹤麟  徐愿  宋乃光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85-986
三仁汤是吴鞠通在总结叶天士临症经验基础上创立的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证的有效方剂,具有开上、畅中、渗下之功。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占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的69%,特别是在呼吸、消化、泌尿、眼科等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中更为广泛。最常用于治疗肺炎、胃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所致发热等。本方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所主疾病病位涉及脾胃、肺、膀胱、三焦等,但病机不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本方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0.
随着活血化瘀和血瘀证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等角度对强直性脊柱炎(AS)血瘀证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逐步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一定进展,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