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数字化图像与原始IVU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数字化图像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IVU胶片通过扫描仪转换为数字化图像,对100例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作数字化图像与原始IVU的比较,其中结石29例、肿瘤42例、囊肿5例、结核2例、先天性畸形5例、前列腺增生9例、其它8例。结果数字化图像与原始IVU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和91%,差异无显著性(P>0.05)。诊断可信度分别为4.6分和4.8分,图像质量为4.6分和4.8分,诊断难度为1.7分和1.5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数字化图像与原始IVU胶片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别,有益于远程会诊和教育。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迟发性出血的诊疗经验。 方法 我院2006至2010年间使用PCNL治疗了1 03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7例,收治外院行PCNL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患者4例,共计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8~75岁,平均59.8岁。肾多发性结石6例,肾铸型结石3例,孤立肾结石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迟发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原因及介入治疗经验。 结果 11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辅以保守治疗后血尿消失,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示:假性动脉瘤10例,其中下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7例,中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2例,中极及下极兼有者1例;下极动静脉瘘1例。 结论 术中操作损伤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是迟发性出血的原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in saline,TURi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发生率、术后冲洗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查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is组术中闭孑L神经发射发生率36.7%(11/30),2组有显著性差异(Fisher’S检验,P=0.000)。钬激光组手术时间(26.7±14.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2.3±13.8)min(t=4.331,P=0.000)。钬激光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9000ml(0-30000m1)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18000ml(0—50000m1)(z=-2.810,P=0.005)。2组尿隐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TURis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经尿道钬激光切除具有止血更确切、出血更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的优点,是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癌中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诊断、分级和处理经验. 方法 转移性肾癌患者62例.男44例,女18例.年龄25~75岁.临床诊断均为晚期或不可手术的肾细胞癌,并至少有1处可测量的转移病灶.初始患者均采用舒尼替尼50 mg/d口服,用药4周,间歇2周的治疗方案.每个周期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价. 结果 62例患者中,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50例(80.6%),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白细胞降低和贫血,其中1~2度反应32例(51.6%),3~4度反应18例(29.0%).1~2度反应给予药物对症治疗;3~4度反应需要将舒尼替尼减量或停药,同时予对症处理.5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最终耐受舒尼替尼治疗.21例药物减量,其中9例(42.9%)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所致. 结论 舒尼替尼对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病情控制有显著效果,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用药后较常见的现象,合理、及时地处理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5.
囊性肾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 方法 总结 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术前诊断为复杂性囊肿 10例 ,9例术中行病理检查 ,8例报告为恶性。 12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 7例 ,肾切除 3例 ,部分肾切除和囊肿去顶各 1例。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 ,平均随访 39.5个月 ,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对可疑囊性肾癌者 ,术中须行病理检查 ;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或部分肾切除。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6.
自发性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肾破裂是指无创伤情况下发生的肾实质、肾盂和肾血管的破裂,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又称Wunderlich综合征。该病常继发于病理肾.多与肿瘤有关。本院自1992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锌对雄激素非依赖型(DU-145和PC-3)及雄激素依赖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对激素依赖型抑制更明显,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780ng/ml、810ng/ml、100ng/ml。1000ng/ml锌对3种细胞生长均达最大抑制作用。随着锌浓度增高,3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结论:锌可以明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以及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6月,采用C形臂X线机定位下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38例,在输尿管导管逆行造影下建立F16皮肾通道,瑞士EMS气压弹道进行一期或多期碎石、取石。结果 38例均行单通道取石,其中28例一期取石,6例因脓肾行一期穿刺引流、二期取石,3例因鹿角形结石行三期取石,1例完全鹿角形结石行四期取石。总结石清除率92.1%(35/38),3例肾盏内残余小结石(X线示直径≤0.6 cm),嘱患者随访观察。手术时间28~68 min,(45±13)min,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6 g/L(11~30 g/L)。术后6例出现高热(体温〉38.5℃),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5 d(2~12 d)。38例术后随访6~28个月,(18±6)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19、25个月结石复发,因患者肾功能正常,结石未引起不适,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9.
翁沥通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翁沥通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效果。方法:采用翁沥通治疗90例CNP患者,翁沥通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痊愈11例,显效22例,好转4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3%。2例出现轻度腹泻,1例出现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应用翁沥通胶囊治疗CNP是安全有效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