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多。TEE探头没有传统胃镜的可视化技术,因此常规盲插TEE探头容易失败,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1]。本研究旨在可视喉镜辅助下插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头,观察其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  相似文献   
12.
不同液体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肾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应用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可能需输血手术病人随机均分成四组,对照组(D组)不进行血液稀释,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缩合葡萄糖盐液组(S组)、聚明胶肽组(J组)实施ANH,设计理想HCT为30%,经桡动脉放血,术中据具体情况予以输入自体放出血或异体血等,围术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输血量,监测放血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ACT值等,术前、术后1 d、7 d查肾功能(BuN、Cr)、血Β2-微球蛋白,收集尿液监测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尿Β2-微球蛋白及进行尿沉淀检查,记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组均输异体血450±23 mL,L组、S组有4例、3例输异体血200 mL;L组放血后5 min、15 minS组放血后30 min MAP、Cvp较放血前明显下降,HR则明显上升,具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实施ANH病人放血前、后凝血功能均正常,ACT值无明显差异;BuN、Cr、血Β2-微球蛋白术后1 d D组、L组、S组J、组分别有3、1、5、4例较术前异常升高,术后7 d恢复正常,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血后30 minS组尿量明显多于其它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及尿Β2-微球蛋白各组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尿沉淀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三种液体作为扩容剂应用于ANH对肾脏功能影响小,可明显减少术中输血,聚明胶肽效果更优,临床应用上具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病人白控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S、F两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模式为负荷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S组镇痛药为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F组镇痛药为0.25%罗哌卡因+芬太尼(5μg/mL)。观察并记录术后3、6、12、24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BCS舒适评分及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相同时段VAS/BCS评分基本相似(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用于上腹部手术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蜱咬伤12例     
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10日在门诊诊治蜱咬伤12例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女7例 ,男5例 ,年龄6~63岁 ,平均31 42岁 ,其中儿童5例 ,青壮年3例 ,老年4例 ;三处被叮咬者2例 ,二处3例 ,余为单处被咬者 ;头颈部被叮咬者11例 ,胸腹部4例 ,背部1例 ;发现被叮咬就诊时间为半小时至20天不等。2治疗方法11例患者先用2%碘酊与75%酒精常规消毒叮咬部 ,然后用止血钳夹住虫体 ,轻轻摇拉 ,逐渐加力至虫体摘下 ,创口涂以2 %碘酊。(一般情况下不需包扎 ,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抗菌素 )观察5天 ,患者均…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ASAI-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异氟醚组(I组,n=20)。分别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气腹后20min即刻、手术结束时即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停药后记录完全清醒时间(自动睁眼和指令性反应恢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P组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气腹后20min即刻及手术结束即刻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Ⅰ组气腹后20min即刻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地增快和升高(P<0.01)。而P组和Ⅰ组在气腹后20min即刻的参数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组病人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P组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可产生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相近的良好麻醉效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术中的镇静、消除病人的围术期不良记忆(顺行性遗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各组入室后分别静脉给眯唑安定0.1 mg·kg 1(Ⅰ组)、0.075 mg·kg 1(Ⅱ组)、0.05 mg·kg'(Ⅲ组)和NS 3 mL(对照组,Ⅳ组),术中以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眯唑安定至手术结束前20min。记录基础值及使用咪唑安定后5 min、15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镇静程度,遗忘率及术中、术后烦躁,恶心、呕吐,头晕及幻梦等不良反应。结果:I组静注咪唑安定后5 min、15 min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MAP、HR、R、SpO2与基础值比较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程度3级及以上Ⅰ组29例、Ⅱ组26例、Ⅲ组19例均较Ⅳ组0例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间镇静程度无显著差异;但较Ⅲ组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遗忘率96.7%、Ⅱ组遗忘率93.3%、Ⅲ组遗忘率76.7%明显高于Ⅳ组无遗忘(P<0.05). Ⅰ、Ⅱ组间遗忘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Ⅲ组(P<0.05);镇静和遗忘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性。使用咪唑安定病人有8例出现烦躁不安,不听指令,术后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3例。结论:咪唑安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科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 0例 ,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 (L组 ,n =6 0 )和吗啡组 (M组 ,n =6 0 )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 :L组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M组 0 .0 5 %吗啡 10 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 2ml·h 1,单次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L组在术后 4h、8h、16h、2 0h、2 4h、32h和 4 8h的VAS评分均比M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 ,但无明显的组间差异 (P>0 .0 5 )。两组在PCA期间M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L组 (P <0 .0 5 ) ,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良好。其镇痛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吗啡 ;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18.
余树春  吴取  朱彪  徐国海 《中国临床医学》2002,9(2):155-156,15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和酚妥拉明对高血压病人麻醉苏醒期拔气管导管时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气管插管的高血压病人6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不用任何药物,B组拔管前2min静注利多卡因1.0mg·kg-1,C组拔管前2min静注利多卡因1.0mg·kg-1和酚妥拉明2mg,分别记录术毕时各项基础值,拔管前,拔管后瞬间,拔管后5min和1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按收缩压和心率计算平均收缩乘积(RPP)。同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病人拔管前,后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增加,且并发症较多;B组病人拔管前,后瞬间MAP,HR和RPP均增加,并持续数分钟,C组病人拔管前,后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B,C两组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高血压病人拔气管导管前联合静注利多卡因和酚妥拉明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盛洪广  陈玉  曹建  徐国海 《重庆医学》2012,41(10):989-991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HES)术前预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40例患者,年龄64~78岁,随机均分为H组和R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H组麻醉前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HES 15mL/kg,R组则输注相同剂量的乳酸钠林格氏(RL)液预扩容。观察扩容前(T0)、扩容后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T2)、扩容后1h(T3)、术毕1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H组MAP及CVP在T1时明显高于T0及R组,在T2~T4明显高于R组(P<0.05),而R组MAP在T2~T4明显低于T0(P<0.05);H组HR在T1~T3明显低于T0及R组(P<0.05),R组HR在T2、T3明显快于T0(P<0.05)。与T0比较,H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红细胞压积(HCT)在T1~T4明显降低(P<0.05);R组各项指标在T1、T2时明显降低(P<0.05),在T3、T4时则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HES适量预扩容能有效补充血容量,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且能有效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对预防及减少围术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已日趋升高.近年来,针对POCD已展开了许多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POCD有重要作用.目的综述SGB对POCD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研究POCD的防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内容SGB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阻滞技术,其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越来越确切,不仅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也日益广泛地用于神经性、内分泌性及免疫障碍性等非疼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相当显著的疗效,研究发现它对POCD有重要作用. 趋向尽管至今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SGB在防治老年患者POCD方面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