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对肝衰竭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Lipo-PGE1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计算Lipo-PGE1治疗和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发生死亡结局的优势比,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提示Lipo-PGE1组死亡优势比对照组低22%,其OR=0.37,95%CI0.27~0.5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对早、中期肝衰竭的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晚期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未见结果逆转,偏倚分析提示结果的偏倚较小。结论:Lipo-PGE1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尤其是对早、中期肝衰竭。在临床实践中,为延长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常规剂量长疗程治疗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陆晓东  李静云  徐叶进  薛亚东 《浙江医学》2020,42(24):2661-266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粪便与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27日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临床表现)及咽拭子标本与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果17例患者中男10例,女7例,比例为1.4:1;年龄中位数为37岁;重型1例。其中初诊发热者13例(76.4%),无症状者1例(5.8%);初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7例(100.0%);初诊胸部CT检查,未见病变2例(11.1%),肺部炎症15例(88.2%),其中磨玻璃片状影8例(47.0%)。17例患者均进行了粪便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例(41.1%)。其中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性时间平均8.4d,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性后粪便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7例,最长可达到24d。结论粪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持续时间长于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持续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经粪-口传播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GF-β1疫苗对这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二甲基亚硝胺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予以TGF-β1疫苗干预.在实验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HIF-1α、MMP-9和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进行Dunnet's T3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及TGF-β1疫苗干预组HIF-1α、MMP-9、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1、0.814、0.836,P<0.01);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TGF-β1疫苗干预组HIF-1α、MMP-9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62、4.03、3.43,P<0.01).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促进了TGF-β1、MMP-9等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保障,并降低孕妇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分娩的1 3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否分为正常组1 231例和感染组136例,对比分析孕妇的年龄、住院天数、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并发糖尿病、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胎龄、窒息、黄疸和早产儿等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 367例孕妇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36例,感染率为9.9%;感染组新生儿胎龄(37.4±1.7)周和出生体质量(3.0±0.8)kg均明显小于正常组的(39.4±1.9)周和(3.8±0.7)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儿发生率为11.0%、12.5%、10.3%,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5.3%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孕妇住院天数(7.9±4.2)d明显比正常组(5.6±2.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孕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9.9%、5.1%和22.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5.7%、0.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发生率;增加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延长产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除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外,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尚有待明确。本文报道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粪便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内感染的绿脓杆菌(PA)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8种头孢菌素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1~2004年第一季度病房临床分离的PA1247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绿脓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达90%以上,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80%以上,而对头孢他定的耐药率为30.28%,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1.54%。结论 除头孢他定和头孢吡肟外,绿脓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严格控制头孢菌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32例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32例单纯HEV感染及32例单纯慢性HBV感染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临床类型以中重型多见,重度黄疸、重度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7.5%、28.1%、37.5%,而单纯HEV感染分别为9-4%、6.2%、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HBeAg和HBV—DNA阳性率为31.2%、40.6%,而单纯慢性HBV感染为75.0%、9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重叠HEV感染后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是引起原有慢性HBV感染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并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m、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抗菌药物预防ERCP术后胆管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预防并不能降低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RR=0.681,95%CI0.407~1.139,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荟萃分析结果一致,偏倚分析提示无显著发表偏倚存在,故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结论ERCP术前不推荐常规进行抗菌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病例诊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处置结果,总结MDT在COVID-19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3月2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48例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进一步分析MDT在患者处置流程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18例确诊COVID-19,30例排除COVID-19。确诊患者经MDT讨论2~12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4.7±3.2)次;非COVID-19患者多学科讨论2~4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2.3±0.6)次。MDT对COVID-19疑似患者诊疗流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及调整。在MDT主导下,1例危重型患者积极治疗后转省级定点医院治疗,1例COVID-19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1例高度疑似患者行肺泡灌洗液检查排除COVID-19。除1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转省级医院治疗外,17例COVID-19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院内及疑似患者交叉感染,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发生,非COVID-19患者及时转到相应专科治疗。结论: 在COVID-19疑似患者诊治过程中,MDT的参与提高了诊治效率,尤其对疑难复杂病例诊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9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6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率为12.92%;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膜、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分别占32.47%、25.97%、15.58%、11.69%、7.79%;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白细胞计数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功能分级C级、有侵入性操作史、有并发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18.6%、21.03%、16.72%、19.31%、22.16%、30.14%、37.76%、22.76%,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感染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是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